《沈浩日记》凤阳紧张拍摄 重挖掘内心世界(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沈浩日记》凤阳紧张拍摄 重挖掘内心世界(图)
2010年04月13日 10:07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杨立新、徐帆扮演沈浩夫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我会用自己的心去品味沈浩当初在小岗村的生活和感受。”扮演沈浩的杨立新对记者说,其时他身着棕色上衣,穿着有很多淤泥的皮鞋,坐在农家小院临时搭置的帐篷里。电影《沈浩日记》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已故党委书记沈浩为原型,正在安徽凤阳紧张拍摄。本报记者前日深入片场探班,与剧组畅谈拍摄工作。

  拍摄场地是在小岗村的一个邻村里,村中只有泥泞的小路。当天正下着小雨,但拍摄并没有停歇。在一场戏中,杨立新饰演的沈浩在村中进行一些改革,引起村民的不满,于是被村民殴打。杨立新脸上涂抹油彩,化妆出受伤的效果。徐帆在片中出演沈浩的妻子,从丈夫的来电中听出了端倪,于是决定带着女儿从合肥来看沈浩。沈浩为了不让女儿看出破绽而带她去看猪圈。演戏间隙,杨立新开玩笑地和记者说:“我眼角和嘴角都挂彩了!”他边走边和工作人员商量事情,看上去和普通农民没什么差别。

  徐帆在当日下午的一场戏并不复杂,就是把桌子和床收拾干净,之后翻了翻沈浩的日记。她穿着粉红色的外衣,提着手包,很利落地把包放在桌子上,收拾桌子、衣服,一系列的动作都顺利完成。满脸严肃的导演陈国星在监视棚里看着现场传回的画面。“好,过了,再保一条!”他拿着扬声器喊道,之后继续盯着监视器,眼睛一动不动,直到徐帆把最后一个拉链的动作做完。

  当日天气多变,零星小雨不断,但剧组成员做好了充分准备,高架雨伞、雨衣、雨靴以及应急帐篷随时供剧组人员使用。制片人告诉记者,每一天他们都备有两套晴天和雨天拍摄方案,以应对天气变化。但拍摄环境显得相当艰苦,地上积水越来越多。临时借用的农家小院,满地都是泥泞,工作人员只能拿来稻草铺在地上,防止过往人员滑倒。天气仍有点寒冷,但剧组唯一的热源,只是一个小太阳发热器。对所有的不便,剧组工作人员说:“关键是要把电影拍好,那一切都值了!”

  当地农民对剧组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提供了大量帮助。剧组刚到村里时,组织了一次捐款。沈浩生前好友、小岗村副书记张秀华告诉记者,捐款一共分成五份,两份给沈浩生前曾经关照过的两个孩子,另外三份给了当地的低保户。“这件事情让大家很感动,我当天就照了很多张现场的相片。”

  作为向党89岁生日的献礼片,《沈浩日记》通过沈浩一生感人至深的事迹歌颂新时期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奉献精神。影片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安徽省委宣传部共同策划监制,将分别在北京、安徽两地拍摄,剧组结束安徽部分戏份后,将转移至北京拍摄及后期制作。该片预计今年7月上映。

  主创感言

  -杨立新:沈浩是真正的公仆

  在拍戏的间隙,记者采访了还没卸妆的杨立新,他穿着棕色外衣,一副农村村支书的标准打扮。“沈浩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是真正的公仆。我曾看到的公仆大部分是坐汽车的,而这个公仆却会被老百姓打的。为什么被老百姓打呢?因为他把自己的定位放得很低,摆到和老百姓一样的位置。老百姓在改革中利益会有冲突,不满意的时候就动起手来。”

  杨立新还讲述了沈浩最令他感动的小事。“他曾提出要到每家吃一顿饭。大家看到了,这个地方没有基本卫生保障,他原是省财政厅的干部,做村支书后到了百姓家里,坐在那里就开始吃。这一点是很让我感动的,所以我会用自己的心去品味沈浩当初在小岗村的生活和感受。”

  戏份不多的徐帆则笑称,“我真没什么可说的,这不是拍‘沈浩老婆的日记’,主角不是我。”为了让杨立新更容易进入角色表演,徐帆在排练时不仅亲自对台词,甚至连站立的位置都要讨论一番。“其实我们俩很默契,有时候半年不打电话,但一旦打电话了,就像昨天刚联系一样亲。”徐帆还坦言,这部戏她不会苛求演技,以免过于做作,“就去演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就好了!”

  -陈国星:侧重挖掘沈浩内心世界

  导演陈国星曾执导《横空出世》、《孔繁森》等影片,现场的他看上去为操心拍摄而瘦了一圈。记者到达片场时,恰好赶上布置场景。陈国星亲自到现场指挥,让工作人员把桌子上的道具摆放好。“最上面放《安徽日报》,《参考消息》可以往下放。”而在沈浩的床下,摆着那双走遍百家的雨靴,上面还有不少的泥土。就连剧中沈浩妻子翻看的日记本,也是让人重新抄写了一遍—整整一本,而不是镜头前的那几页。制片人张旸说,陈导的要求很高,不仅是道具,还有光线和声音,也极力追求完美。

  陈国星坦陈,这几年的英模片质量参差不齐,想拍好《沈浩日记》颇有难度。“沈浩这个人物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不是最好的电影素材,我们要超越以往的英模片,难度很大。”他说,影片将抓住一条核心主线,就是沈浩如何走进农民的心灵的,一个城市人如何去农村实现梦想。“跟以往的英模片相比,这部影片更侧重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还会关注沈浩的家庭戏。”(实习生李祥 记者周南焱)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