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毛泽东曾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事实上,毛泽东对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这两者都做出了表率。学而不厌首先表现在他对马列著作的学习上。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千方百计找书读。1932年4月红军打漳州时,毛泽东收集到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书,立即忙着研读和讨论。长征路上,他宁可丢掉衣服也不肯丢掉书。患病的时候,他就躺在担架上读。几十年间,毛泽东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及许多马列主义的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文学、史学等专著。对《共产党宣言》这部经典,毛泽东1920年到北京的时候第一次曾接触到它的部分章节,后来便经常阅读它,书中的许多精辟论断,他几乎能背下来。1939年年底,毛泽东在延安时,对一位进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所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被翻阅过多次。对名著《资本论》,毛泽东早在延安时就翻阅过,1954年再次阅读了它。当《资本论》于1956年再版,1968年分成7册以大字本印出时,他先后选读了若干篇章。直到逝世前不久,他还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做标记。毛泽东对英语的学习同样锲而不舍。
在青年时代他初步学过英语,在延安时期他坚持学习英语。新中国成立后学习环境改善了,毛泽东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浓了。虽然已到花甲之年,他每天都要学习英语,夏夜十二点还在路灯下大声朗读。每次外出,毛泽东总带着字典学习英语政治书籍。无论在火车上、飞机上,他都坚持学习。毛泽东非常爱哲学。在延安时期,他发起成立哲学学习小组后,每到星期三晚上便约十来个人在自己的窑洞里开哲学座谈会。在暗淡的烛光映照下,大家围坐在一起漫谈马列主义哲学。毛泽东每次都亲自主持,并事先指定报告人准备好发言提纲作中心发言,发言后大家跟着发表意见。对每个人的发言毛泽东都认真听,并做笔记。毛泽东同时是诲人不倦的导师。无论是在湖南一师附小任教,还是在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讲课,毛泽东都能深入浅出,讲得非常生动、活泼,且循循善诱。关怀警卫战士学文化是毛泽东诲人不倦的另一个重要例证。1955年,毛泽东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接见警卫团一中队的全体战士,用商量的口气要卫士学文化。学校开学后,毛泽东不断地关心卫士们的学习情况。他常问一些外出执勤的卫士:“你们工作累不累?你们把学习的东西都带来了吗?”在一次冬季的旅途中,飞机快要起飞了,毛泽东还在向随行的卫士了解文化学习情况,并温和地说:“代数一定得学好!物理、化学好多计算都是用代数计算的,你们要学不好代数,物理、化学也学不好。不要怕难!”他还鼓励卫士说:“你们在这个学校学习七、八年,就成了工农出身的大学生。”毛泽东除询问卫士文化学习的情况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常提问,以启发卫士的求知欲。从天上的行云到地上的流水,从空中的飞鸟到院子里的花木,毛泽东见到什么就问什么,如在游泳的时候就问水的成分是什么?人在水上为什么会浮起来?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在广州就问广州为什么这样热?天热有什么好处?见到老鹰就问老鹰在云中为什么翅膀不动就可以飞?等等。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
毛泽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家,他明确指出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实践论》中他曾这样说:“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所作的《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讲中,针对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学风,毛泽东对人们在理论家、理论和实际联系等问题上存在的糊涂观念作了澄清。他说:“如果我们身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却对于中国问题熟视无睹,只能记诵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的结论和个别的原理,那末,我们在理论战线上的成绩就未免太坏了。如果一个人只知背诵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或哲学,从第一章到第十章都背得烂熟了,但是完全不能应用,这样是不是就算得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呢?这还是不能算理论家的。我们所要的理论家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要这样的理论家,他们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我们要的是这样的理论家。”毛泽东进而明确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的联系,毛泽东把它们比作“箭与靶的关系”。他说:“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但“有些同志却在那里‘无的放矢’,乱放一通,这样的人就容易把革命弄坏。有些同志则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这样的人就是古董鉴赏家,几乎和革命不发生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另一方面,毛泽东把对理论的应用或实践本身看作是更重要的学习。这主要是投身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的亿万革命群众不是先通过学校培养出来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不断加入的。人们往往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只能是从干中学。因此,毛泽东就有了如下一段著名的话,这就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的一段话:“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来看,他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模范。他在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于中国革命过程中时,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创造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党的建设尤其是农村环境中建党的理论,革命根据地及其建设的理论,军队建设理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统一战线理论,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等。正是有赖于这些正确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才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论学的内容,除了以上十二个方面外,还有很多。例如,关于学习要恭恭敬敬、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的论点;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的论点;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学习必须从不自满开始的论点;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的论点;拜一切内行的人为师的论点;学习外国一切好的东西的论点等。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论列了。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的学习方法为我们获取新知、积累精神财富提供了有益借鉴,毛泽东热爱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弘扬。当前,要落实建立学习型政党组织的任务,就要像毛泽东那样认真读书学习、学以致用。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正是时代所需,全党全民所需。
胡为雄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