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学习人生:终生与书为伴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毛泽东学习人生:终生与书为伴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
2010年04月12日 16:12 来源:天津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系统钻研

  毛泽东提倡博览群书,同时又提倡认真研究、系统地掌握书本知识。毛泽东对社会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和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深入了解,从他的著作和演讲中可以明显看出来。同时,从他的存书和借书的情况也可以窥其一斑。在中南海毛泽东近10万册的个人藏书中,主要有这么几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全集与选集;阐释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各种教科书和理论书籍;中国历史典籍及各种中国古书,包括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部分收藏),各代笔记体小说、随笔,诗词、文论及市井笑话集;中国近现代名著,如《鲁迅全集》、《革命军》等;工具书;有关自然科学的书籍,以及译成中文的世界名著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经常到北京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等馆借书阅览。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10月至1966年9月,毛泽东曾从北京图书馆等馆借用各种图书2000余种,共5000余册。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更是号召系统研究。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政治报告中讲到学习问题时,毛泽东曾这样指出: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对于这种研究,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尤其应当加紧。他还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毛泽东强调:“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我希望从我们这次中央全会之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对于自然科学的理论,毛泽东同样有研究兴趣。他认为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赫胥黎的《天演论》,哥白尼、布鲁诺的著作,坂田昌一、李四光、竺可桢、杨振宁等科学家的著作,毛泽东曾反复研读过多遍。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毛泽东系统钻研过农业、土壤、机械、物理、化学、水文、气候等方面的著作。

  勤动笔墨

  勤动笔墨是毛泽东读书时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与毛泽东对所喜之书要反复研读的习惯有关。动笔墨主要表现为毛泽东在读书时常常在书页上圈圈点点,勾勾画画,留下自己的心得或评论。这种与众不同的读书习惯是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开始养成的。早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研读德国伦理学家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时,毛泽东就曾在书页上写有12000字的读书批注。投身于中国革命事业后,毛泽东在戎马倥偬的岁月利用时间读书时,仍保留了这一习惯。在领导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由于有了以延安为中心的较为稳固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为全面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尤其是哲学学说,又一次开始发愤读书。他的这种发愤读书,不仅为当时的人们耳闻目见,也通过他所研读过的书籍——后来整理出版的《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留下的手迹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在毛泽东所读过的书页上,到处都有他留下的阅读符号,如竖线、横线、斜线、浪线、三角、方框、圈、点、勾、叉及问号等等。有些符号不止圈画一次,而是杠上加杠、圈外画圈。从毛泽东所留下的批注看,它大多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页边、中缝或字旁行间。有不少批注呈“密集型”,即密密麻麻写满书页,这样的文字密集型批注多达100余页。此外,毛泽东在读书时,还细心地改正了原书中一些排错的文字和标点符号,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专心读书的精神状态。经统计,在《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毛泽东留下的总字符数为27604个。其中在10本书上作的批注为830条,总字符数为22834个;1篇读书摘要、1篇读书日记及1封书信的总字符数为4770个。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形成的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仍然保留着,故他读书时作批注更勤。1993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收集有毛泽东阅读40部文史古籍时所留下的《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这本批语集计有批语314处,总共有6733个字符。其中对16部文学书的批语75处,计2468个字符;对24部史学书的批语239处,计4265个字符。这些读书批注,是毛泽东读书生活的历史纪录,是毛泽东读书时全神贯注、细致入微和善于思索的证明,也是我们研究和学习毛泽东读书方法的珍品。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