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榕忆邓小平:在大别山最苦 最高兴解放战争几大战役
9日下午2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邓小平生平思想研究专家、《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主编杨胜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秘书长、研究员、邓小平生平思想研究专家、《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主编闫建琪;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邓小平小女儿邓榕做客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就《邓小平年谱》出版以及书籍整理创作的幕后故事,与网友在线交流。
当有网友问到“小平同志作为您的父亲对您和其他的儿女是怎样教育的?父母在你们兄妹成长的过程当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时,邓榕深情追忆了父亲邓小平如何对待家庭和子女的成长。
邓榕:我的父亲这个人不爱说话 对子女的教育润物细无声
邓榕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追忆到,“我的父亲这个人不爱说话,在家里也是不爱说话。但是他在家里是一个好丈夫,对我母亲来讲他是一个好丈夫,对子女来讲他是一个好父亲,对孙子、孙女来讲他是一个好爷爷。他说过,他说以后如果评奖的话,评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爷爷,我可以得这个奖。可以体现出他热爱家庭、对亲情的重视”。
“父亲对家庭的影响是身教重于言教。他从来不跟我们说大道理,他对子女是非常信任的,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他也非常相信他的姊妹。所以,家里任何大的事情,从起名字——这是我母亲起的、我们选择上什么样的学校、选择学习什么样的专业......都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和母亲商量一下,但是主要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后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职业,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一个什么样的选择,父亲都是尊重子女们的意见,包括对孙子、孙女也是一样的。我们从小没有听到父亲跟我们讲过什么样的大道理或者教训教训我们,都没有过,他在家庭中对子女的教育润物细无声的。”
邓榕:父亲曾深情回顾大别山 一生最高兴是解放战争时期几大战役
与不爱讲话相比,邓小平更不爱诉苦埋怨,邓榕向网友介绍到,“父亲不像我们一样,我们在‘文化大革命’时插过队,受过点苦,到现在见人就说,聊起来就没完没了的,他不是这样的,他从来对自己的历史在家里面不讲,我们都很大了都不了解他以前做过什么,他干过什么工作,他的履历是什么,他干过什么事我们都不了解的。到‘文化大革命’,1966年,那时候打倒我父亲,那时候和刘少奇并列叫‘打倒刘邓’,我们都很奇怪,刘少奇是国家主席,我父亲怎么能够和他比呢?就是觉得地位悬殊很多,我们对于父亲在国家的地位、在党内的地位一点都不了解”。
“后来我要写我父亲的传记,要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老想从我父亲那儿了解一些情况,问问他,因为我从别的地方找不到资料,他什么都不愿意说,他说这么多年的事情谁记得啊,你们就爱问那么多细节的事情,没有意思。他总是这么回答我。但是,有的时候趁他心情比较高兴的时候,我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问他,唯一能够问出来的——他愿意说的,就是他一生中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这几次战役 ”。
“我父亲这个人有个特点,尽管他给我们讲,也是语言极其简单。比如我问到长征,我说长征的时候你干吗了?因为在长征这一段过程,我们完全不了解他在做什么。他说‘跟道走’,再也问不出来了。问他解放战争的经历的时候,他说那时候解放战争时期打了很多仗,包括对高树勋的工作,对淮海战役以少胜多,给我们讲了一点,不是太多。”
“我觉得他更深情地回顾的是大别山这一段。这一段可以说在解放战争时期对于中原野战军来讲是最苦的一段经历,在大别山能够站住,后来能够跳出这个包围圈,能够把部队带出来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是我们的军队在大别山中唯一站得住脚的一次,后来对整体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他非常深情地回顾过这一段,也就是用了两个字‘我在大别山就是干了一件事——吃苦’,他用这么简单的话来回顾他的历史,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