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大型抗旱救灾公益晚会:主流媒介的“大爱”
由云南电视台发起、组织制作的大型公益晚会《抗旱救灾 我们在行动》,于4月3日晚在云南卫视等五家卫视联合现场直播、人民网等十多家主流网站同步直播。这台晚会以其强大的明星阵容,感人的场面氛围,丰富的内容信息,广泛的社会参与,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此事之所以成为社会热议的媒介事件,不仅仅来自于知名人士的广泛参与,也不仅仅来自于现场高达2.7亿元的善款数额,更来自于本台晚会在内容的组织、策划上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自觉担当媒介的社会责任,从而为推进抗旱救灾的紧要工作予以了有力的社会动员。
究其特点,首先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一个大写的“爱”字贯穿了整台晚会。不论是刘德华的《中国人》,还是齐豫的《一面湖水》,以及专为晚会创作的《滴水之恩》,都充分表达了爱祖国爱家乡的真挚情怀。从短片里我们看到了灾区共产党员的慷慨捐助,军队武警置生死不顾的勇于奉献,60位曾经插队云南的老知青自发组织的义演,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祖国、对家乡的挚爱之情。其次是以人为本,扶贫济弱。本台晚会纪录和呈现了上至党中央下至社会各界奉献爱心的捐助、行动,尤其是通过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向灾区人民送去了实实在在的款物、食品。被誉为“抗旱救灾最美丽的八个身影”的女子抗旱服务队,费尽千辛万苦为老人、妇女和孩子送去清澈的净水……将百姓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给最困难的人们送去温暖,爱意浓浓、感人至深。三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四轮的捐助现场,我们看到了天津、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党委和政府的捐助,看到了声名显赫的大企业的捐助,也看到了演艺界名流深入灾区义演义捐的行动,尤其是著名慈善家陈光标先生不仅捐钱买水,亲赴灾区打下上百眼深井,而且号召企业家都能捐献利润的一半投入救灾的倡议,让我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大难当前、共克时艰的精神与境界。四是舍己为人、孝敬为先。晚会中多次出现十岁左右的灾区儿童每星期攒下学校配发的矿泉水,舍不得喝掉,周末带回家去让受灾的父母喝上干净水的画面,看到这些场景,相信观众们会无法不为之动容。孝敬父母老人这一民族传统美德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晚会以真实、平实的叙述,让我们感受和领略大灾面前,各行各业,各方人士发自肺腑的爱国爱乡、扶弱济贫、团结协作、孝敬尊老的精神风貌,从而高扬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给人以鼓舞、震撼和感动。同时也彰显出媒介高度的、自觉的社会责任,也探索出此类公益活动的新的经验和路径。
第一,充分发挥媒介的纪实功能,以真实的力量提升媒介的公信力。本台晚会前后制作了多个纪录短片,采集了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电视媒体的纪实报道,以大量可靠的数据,真实的影像,现场的采访,为我们提供了灾区的真实场景。没有过度展现悲悲切切,也没有拿灾民的苦难当噱头进行渲染,更没有喧宾夺主地载歌载舞……正是这样真实而不夸饰,真切而不喧哗的展示与呈现,才使这台晚会以真实的力量获得了观众的信任。
第二,充分发挥媒介的中介功能,以真诚的服务提升媒介的号召力。本台晚会穿针引线,搭建平台,联合了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权威救助机构,联络起关心公益事业的众多演艺明星,设置了现场捐助的仪式,设计了明星电话接线环节,这些都使电视媒体的中介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多个平台的搭建,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奉献爱心,实施捐助的有力舞台。尤其是明星电话接线,让明星与社会各界普通捐助者直接互动,在互动中共同吸引社会的关注,这也为明星们找到了发挥作用的新的平台。
第三,充分发挥媒介的思想功能,以道德的力量提升媒介的美誉度。不可讳言,近几年来电视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为追求收视率和自身利益,出现了一些泛娱乐化,乃至低俗化的问题,媒体的形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奥运报道、汶川赈灾报道等重大报道活动中,媒体积极自觉地塑造担当社会责任的正面形象。本次晚会的组织策划者在旱灾面前没有缺席,而是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社会正义为宗旨积极地搭建平台,为抗旱救灾多方沟通联络。从直接的收视效益来考虑或许未必得到很好的市场回报,但从长远的效应来看,这样的媒介行动的组织策划一定会赢得广大观众的尊敬与信任,一定会提升媒体自身的美誉度,而良好的媒体口碑形象是不能够简单地用经济收益来衡量的,它产生的社会效应将是长久的、深远的。
第四,充分发挥媒介的教育功能,以科学的、人文的理念提升媒介的影响力。本台晚会引入了不少科学家的现场解读,如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的现场讲解等,这为人们正确地认知旱灾的根源提供了科学的武器。同时,整台晚会倡导的爱心、奉献、团结、孝道以及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等的倡议,都给观众带来科学、人文理念的教育与教化,这对提高广大观众的科学人文素养必将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抗旱救灾 我们在行动》大型公益晚会虽已落幕,但它所引发的社会关注和后续效应依然在持续、延伸之中。我们为这台晚会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振奋,为主办媒体自觉担当社会责任而喝彩!胡智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