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论文被指抄袭 价值失范的“学术论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汪晖论文被指抄袭 价值失范的“学术论战”?
2010年04月08日 17:43 来源:文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价值失范的“学术论战”?

  王彬彬撰文称汪晖20年前博士论文抄袭,引发学界热议——价值失范的“学术论战”?

  近日,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一篇题为《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的长文,在学术界引发热议。在这篇先是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文艺研究》,后由《南方周末》刊载的文章里,王彬彬直指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读书》杂志前主编汪晖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抄袭,称其至少抄袭了包括李泽厚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在内的5部中外专著,同时指出了“搅拌式”、“组装式”、“掩耳盗铃式”、“老老实实式”等四种抄袭方式。

  对于王彬彬的指责,身在国外的汪晖回应称,很希望此事由学术界自己来澄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首先对此事情发表看法:以今天的学术标准来看,《反抗绝望》可能确实在引文等方面存在不够规范的问题,但这不能简单称之为剽窃。他同时表示,该书的核心观点应该是汪晖独立思考的结果,其对鲁迅研究的贡献不能否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赵京华则反过来质问王彬彬:“王彬彬在文中大谈文风,我恰恰对他的文风很反感。你看他在文中那种冷嘲热讽、那种洋洋得意,让人不舒服,这不利于善意的批评。”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也表示:“这本书在引文方面确实有不够规范的地方,但这属于技术上的问题。”

  与此同时,《反抗绝望》三联版策划编辑舒炜撰文称,王彬彬文章的缕列方式不给出汪晖原文的注释号位置和具体注释,是有意给读者造成错觉。其严重性在于其目的根本无意作严肃的学术讨论,而是以他自己随心所欲定义的“剽袭”概念来进行人身攻击。“我以为,这种王彬彬式的搅拌学风对中国学术危害极大,因为这样以人身攻击为目的的指控,几乎可以把任何学者的任何写作都定义为剽窃。”

  记者发现,在网络上,这次“抄袭门”没有像以前类似事件那样呈现“一边倒”的局面,不少网友认为王彬彬对汪晖的指责是“欲加之罪”。有网友甚至认为王彬彬有“哗众取宠”之嫌。

  相比“挺汪派”的强大阵营,支持王彬彬的声音显得有些微弱。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丁帆称,尽管个人从学术的角度,对王彬彬的观点持支持态度,但他不方便对此事发表看法。学者丁东也表示:“我不赞成对王彬彬批评汪晖的动机作恶意猜测。现在中国学界乱象丛生。为了端正学风,对那些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学者应当严格要求。”也有不少人认为,汪晖的回应太过轻描淡写。作家陈村即表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学者,汪晖有义务回应“抄袭”的指责。“汪晖如果不承认抄袭,那就应该出面给出解释,或者是反驳对方,如果他承认自己存在抄袭的话,那就该直接道歉。他总要给出一个说法,来主动回应这件事。”

  正因为汪晖身在国外,再无其他回应。加之同为鲁迅研究界权威的钱理群、孙郁等学者的辩护,以及汪晖、王彬彬曾分别因《读书》换帅风波、批评“文坛三户”余秋雨、金庸、王朔成为各自阵营公众人物的背景,这场争论最终偏离了学术范围,“动机论”再度流行,有网友将此事解读为“南北暗战”和“派系斗争”。新浪微博上,ID“傅国涌”表示:“汪晖长期主编《读书》,以故弄玄虚的晦涩语言唬住了不少人,以为那才是学术。此次涉嫌抄袭,竟然有教授出来为他辩护。今天之中国大学真是可怜、可悲、可鄙。”书评人思郁则认为,“汪晖、王彬彬各自拥趸们自动站排,选择立场的做法是不是意味着事件的升级?如此下去,它是不是会(或已经)演变成了中国的左右之争?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一场论战似乎已拉开序幕,如果通过论战促使中国学术走向规范,将是再好不过的结果。然而,多数人对这个可能的“走向”并不看好。作家韩东表示,“我就认为这是一笔没有定论的‘狗肉账’。无论是抄袭还是引文不规范,这其实不过都是一些名词和概念之争。”在他看来,这场貌似严肃而实际上却越来越不严肃的争论,与华南虎闹剧差不多一样的性质。“无所谓,大家高兴就好,众人欢欣鼓舞,谁都跳出来说说,有人出丑,有人谩骂,管他争论的是论文抄袭还是学术失范,这只是文化人的节日。”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勇则表示,无论汪晖的抄袭是否成立,这件事情最终也是不了了之。“在我看来,汪晖事件的最大价值也许是它的警示意义。如今,博士论文的水准下滑学界早有议论,也时见某某抄袭的报道见诸报端。对于青年学子来说,我想只有老老实实地做学问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此外别无其他途径。如果你投机取巧,即使能够暂时蒙混过关,以后也会被人发现。如果你有志于成为大腕级人物,就更应该把手洗得干干净净。”北京大学教授,汪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严家炎也认为,“虽然《反抗绝望》是汪晖20年前的博士论文,但现在再去讨论当年的疏漏,对于纯洁和改善我们的学风还是有好处、有必要的。”

  记者 傅小平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