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电总局向央视下发通知,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能再使用诸如NBA、GDP、WTO、CPI等外语缩略词。
据了解,禁止外语缩略词是为了汉语的纯洁性,这本无可厚非。一些场合下过多过滥地夹杂外语单词,确实容易损害汉语的纯洁性,甚至伤害民族自尊,适当加以限制也有必要。但我们还要注意另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史中,语言文字间的相互渗透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比如说汉语在东南亚诸国就产生了深刻影响,至今还在一些国家的语言文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甚至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语言文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就更为普遍。如果一刀切地禁止外语缩略词,将造成交流上的困难。比如NBA、GDP、WTO等外语缩略词,在汉语中已经耳熟能详,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已经成为“熟词”,它们融合在汉语中,约定俗成、使用方便、易于接受,就是最大的成功,如果现在强行把它们“扭”过来,反而形成隔阂,甚至会显得 “生分”了。
因此,对外语缩略词,大可不必一刀切地一禁了之。正如众多网友所调侃的那样,“把这个也禁了,那个也禁了,那CCTV呢?”
诚然,很多外语词汇,如果有合适的中文缩略词表达则更好,但问题是,有些外语词汇很难找到相应适当的中文缩略词,如果译成对等的中文词语,则既冗长又拗口,不利于语言交流与传播。比如“NCAA”,全称是“美国大学体育协会一级联盟男子篮球锦标赛冠军争夺战”,这样的名称,在电视上显示字幕,字号稍大估计一屏幕都装不下,实在不够“便民”,即使使用中文简称,也难免产生歧义。
禁止外语缩略词,在一些国家也同样存在。在语言问题上,保持强烈的民族自尊固然重要,也更需要有自信开放的文化胸襟。就汉语来说,对那些不够规范或者容易引起歧义的外语缩略词当然应该禁止,而对那些已经约定俗成、使用方便并且广泛接受的外语缩略词,就应该“网开一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