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电总局向央视下发了通知,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能再使用诸如NBA、GDP、WTO、CPI等外语和缩略词。 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向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目前,地方台暂时还未收到通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众多主持人对此问题三缄其口。有观众就此展开联想:是否 “CCTV”也要本土化?(法制日报4月7日)
曾经在上学期间,为了学习好英文,刻苦学习外文简写英文字母,目的是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读懂英文。像GDP、WTO等词语已经约定俗成,早已被民众所接受,并广泛地利用与各种场合,甚至在国家有关文件上都普遍使用。简洁而通俗的词汇为促进沟通与交流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如今国家有关部门却明令禁止,取消这些外语和缩略语,确实让人费解难以接受。
的确,这些词语不符合汉语规范,没有体现本土特色,更没有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但是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文化应该是包容并蓄的,无论在经贸合作还是在政治外交上,使用世界通用性语言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有优势。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一留存至今的言语,我们都因为使用这种语言而骄傲自豪。汉字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文化魅力,这使得汉语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学习使用。
作为全世界通用的GDP等词语,其词语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存在和普及,也得到了世人的默认和许可。在汉语语言环境中使用它,也正好体现了英语文化与汉字文化的兼容共处,造就了中文形式多样性的出现。而当本来没有冲突的两种文化共通共融时,我们都很欣喜看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文化在嬗变中一直以丰厚的底蕴而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夺目闪烁,大放异彩,究其本源是其民族文化的特色使其拥有无限的魅力。
现今,为了规范汉语言语文字规范,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绝对是没错的,这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可是当这些规范对现在人的生活习惯产生了影响时,我们就不得不怀疑有没有制定的必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流行网络用语诞生相当迅速,数量惊人。像PK等词语确实没有必要使用和留存下来的价值,因为它本身对于汉语言语文化产生了冲突,必须规范。
如何规范和净化网络言语环境是当务之急。规范语言文字,是及时正确的做法,目的很明确,可是在执行操作时就需要务实,不能一竿子打死,只要是不符合汉语传统文化习惯的词语就全部抛弃和暂停使用,这是很荒唐的。
当然文化繁荣和发展最终也要尊重其发展规律,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汉语特别是汉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如何挖掘、使用、发展、繁荣、传承它,使其在民族文化中凸显特色尤为重要。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能对它们搞“大清洗运动”,而应该尊重其他语言特别是已经在本土文化生根发芽的语言文化,不能进行鞭尸清理,这样方才显文化之魂,大国之气。
吴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