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4月6日电 题:清明祭祀申城劲吹“低碳风”
作者 宗晨亮
鼓乐低回,祭文朗朗……日前在沪上最大的国营公墓滨海古园内,数百名市民参与“清明祈福”活动。活动中,鼓乐朗诵替代了鞭炮,舞龙舞狮取代了烧纸,申城市民以低碳、环保的祭扫方式追忆先人,祈福生活。
近日,记者在沪上各大墓园观察到,绿色低碳的祭祀、落葬方式已经日渐被市民接受,而传统的烧纸钱、放鞭炮的祭扫方式逐渐降温。如今在申城各大墓地陵园中,鲜花、感恩卡、黄丝带作为市民祭祀用的“新三样”,正逐渐淘汰着祭祀“老三样”——锡箔、纸钱、香烛。
此外,不少新颖的祭扫方式,使得清明祭扫“低碳风”越刮越猛。在滨海古园,音乐公祭活动已持续多年。沪上另一大型陵园福寿园则于去年冬至推出“数字陵园”,将“电子祭扫”模式引入申城,试运行至今已有340家完成了注册,上万人次登录。
福寿园相关人士表示,据统计,清明期间中国有超100亿元人民币的物质化为灰烬,造成大量垃圾、空气污染,还要带来不少火灾隐患。因此陵园乐于见到更多的市民采用绿色、低碳的方式祭扫。
随着城市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土地资源紧张,小型、节地的落葬方式日趋成为申城市民的首选。据滨海古园总经理赵小虎介绍道,节地葬指占地一平方米以下的墓穴,滨海古园现有10种节地葬的形式,包括草坪葬、花坛葬、壁葬、植树葬等,这些小型、节地的落葬方式总面积达到了70亩。按照上海市民政局的要求,目前陵园新出售的墓穴8成以上为节地墓穴。
与此同时,上海迄今已举行海葬145次,累计有19427名逝者选择海葬,这一数字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递增。2010年上海创设了中国首个“海葬公祭日”,滨海古园则已经举办了三届“海葬公祭”典礼。
赵小虎表示,目前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选择低碳环保的节地葬,不仅因为节地葬价格低廉,而且节地葬的形式更加丰富,可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相信今后申城会有更多市民选择环保、节地的落葬方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