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北宋政权在金人的铁蹄下土崩瓦解,同年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河南商丘)即位,建立了南宋王朝。在朝廷南迁,最终定都临安之后,面对都城人口激增、物价飞涨、经济濒临衰竭的局面,如何发展经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就成为了南宋政府的当务之急。于是,朝廷一方面纾宽民力,让周边的农民安心田亩,同时又多次蠲免临安的商税,鼓励商人小贩经商。并且根据临安城四周山光水色、风景宜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从而一步一步走出了经济困境。
西湖是临安城内最大的景点。北宋时,苏轼任杭州太守期间,曾经疏浚过西湖。南宋定都之后,为了保持西湖的水质清洁,避免污秽填塞湖港,有碍观瞻,影响都城风貌,朝廷规定,不论官民都不得往西湖里抛弃粪土垃圾,载植荷花菱藕等物,并派有专职官员主管,下辖有兵丁,负责检查和定期清淤。这一政策一直执行到了南宋末年。宋度宗时,宦官陈敏贤、刘公正在西湖边建造屋宇,每天排出的生活污水、洗濯马匹的脏水流到了西湖里面。御史鲍度立即上疏,弹劾两个宦官。宋度宗接到奏疏后勃然大怒,马上将两个宦官罢职,又令临安府的官员把建造好的屋宇楼阁拆毁,将水港恢复原样,保证西湖的水质。
除了优化环境,官府还时常牵头组织各种商业活动,活跃京城的经济。如在节日期间,以官方的名义召集各种小贩商人于一处,组成临时市集,并给予犒赏,吸引人们前来观光购物,谓之“买市”。能够入选、获得犒赏的商贩必须是具有特殊技能,饮食美味、清洁卫生之人,由此也就形成了良性竞争。
临安街市上的小贩,为了吸引顾客,平时都是身穿颜色款式独特的服装或头巾,以便顾客辨认,用以盛放饮食的盘盒器皿,也都是精巧干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品牌。为了维护声誉,小贩制作的商品就绝不敢苟且简略,饮食也不会草率从事,以免砸了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名声。而顾客在购买到了精美实用的商品,享受到了美味清洁的食物之后,也都乐见于这种消费模式,消费欲望也进一步被勾起。于是,小贩、顾客、官府取得了三方共赢。
另外,官府还抓住民众喜好浮艳绮靡的心理,积极“搭政治的台,唱经济的戏”。如掌管临安内外酒库的点检所,每年清明开始酿造新酒前,都会组织一次巡游活动。官府于之前数天会颁布告示,让临安城的官妓私妓,届时盛装打扮,一同巡游,即使贫困无衣者,也要向他人求借或者租赁衣装首饰,否则要受到责罚。
到了巡游的当天早上,各酒库的人员排列齐整,挑着几担样酒,会同雇请来的鼓手乐队,以及售卖小食的商贩,还有各种行业团体组成的社队,浩浩荡荡地沿城巡游。城内的官妓私妓全部接受征召,外貌漂亮、具有名气者,一身珠翠罗绮,骑着缀饰华美的银鞍马匹,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沿途的酒楼食肆,也都以彩绸或彩纸装饰,挤满了前来看热闹的人。一路上不断有风流少年向妓女劝酒,或有看热闹的人向小贩购买食物点心。每年此时,游人都会从各方云集,数倍于常时。
游客的增多,又衍生了一大批的从业者。如一些市井子弟,略读了些诗书,粗晓音律,能写字、抚琴、下棋,于是从事导游业务,专门陪同富家子弟、或者从外地进京的官员在临安城内游玩饮宴。有人则是在勾栏瓦舍说唱或演奏乐器,还有人蓄养鹌鹑、鸡相斗,吸引人观看等等。而从业者的增多,对临安的旅游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两者形成了良性循环。
经过南宋政府的努力,不仅京城临安的经济迅速繁荣,江南的民生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促进,实现了由衰复盛的“中兴”。
元代李有的《古杭杂记》载,到了元代,在通往临安的必经之路白塔桥,仍有临安城的旅游地图卖,士大夫前往临安,必买来阅览,作为参照。有人题诗于壁,记其事曰:“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由此也可以略窥临安曾经的繁荣程度。
青丝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