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孔子或者老子都长在了中国人精神的根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王蒙:孔子或者老子都长在了中国人精神的根里
2010年04月01日 14:31 来源: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日下午,著名作家王蒙与夫人出现在涡阳天静宫门前。这座民间俗称的老子庙,引起了王蒙的极大兴趣,他兴致盎然地游览了一遍,并连声称赞“不错”。明天下午,王蒙还将在省城的安徽图书城进行签售,与合肥读者见面。

  “老子其实很活跃”

  王蒙曾写过《老子的帮助》《老子十八讲》等多部关于老子的著作,他多以幽默、犀利、辛辣的语言,再结合自己70多年的人生经历、智慧来解读经典,让读者细品人生的滋味。王蒙还喜欢用小沈阳、周杰伦等时下流行的明星来打比方,也曾说过“庄子心目中的世界就是《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时人说起老子,多会想到“清静无为”,但王蒙说,老子其实是个很活跃的人。“虽然老子是几千年前的人了,感觉离我们很遥远,但他本人当时的思想是很活跃的,他很善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只是经过了几千年这么长的时间,当时的语言、文字和现代已经有了很大的隔膜,这样大家就会觉得,老子的思想是一个很艰深的知识,但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观点与方法。我现在就是在努力把其中活跃的东西给挖出来。”

  “我只研究学术”

  安徽涡阳与河南鹿邑的老子故里之争由来已久,此次王蒙选择在涡阳讲老子,他表示自己其实并没有考虑太多。“今天到涡阳的时候,我发现鹿邑和涡阳靠得很近,都在这一带。老子说过,‘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既然都讲不争了,那我们也用不着争老子到底是哪里人,我更看重的是沿袭老子的文化精神。我只研究老子的学术,对他的学理感兴趣,至于老子的历史考证,我没有更多的依据和基础。”

  但王蒙同时也表示,对于涡阳这么重视老子的文化,他感到非常高兴。“涡阳的朋友找了很多依据,这是对老子的认同,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这是一件大好事,也是一件文化盛事,我对涡阳的重视表示赞赏。包括我今天看到的天静宫也是,它是对过去的老子庙进行了恢复,应该说做得很不错。但我要提出的一点就是,和老子有关的书籍还需要一个充实的过程。因为我觉得品牌是重要的,但内容更重要。涡阳需要对老子有更多的研究和了解。当然我知道,老子的资料不好找,历史对他的记载很少,实物就更少,他不像孔子,孔子在曲阜又是孔庙又是孔府,各地还有文庙,研究起来就很方便。”

  “老子并未落伍”

  王蒙认为,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老子并不落伍,相反,今天的人们更需要老子的精神。“我写过一本《老子的帮助》,他的思想对我们当代人是很有帮助的。因为老子注重辩证地看问题,注重长远,注重自然而然,这些对于如今社会的浮躁和人们过分竞争的欲望都会起一个舒缓平和的作用。《老子》不失为一剂医治当代人精神困顿的良药。”

  随着央视《百家讲坛》推出于丹、易中天等的讲座,如今社会上又掀起了传统文化热潮,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也逐步升温。去年周润发、周迅主演的电影《孔子》,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对此王蒙说:“我现在还没有看到电影《孔子》,但我觉得,其实看不看,拍不拍电影,孔子或者老子,都已经长在了中国人精神的根里。我们说的很多话,我们学的很多成语,其实都和他们有关系。例如发动革命,我们会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就是老子的话;不能不懂装懂,我们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孔子的话;批评一个人力量不够还硬要去做,成语叫‘螳臂当车’,这是庄子说的。”

  王蒙对于传统文化热持赞赏的态度,他说:“现在中国强大了,人们对自己的文化和民族传统也增加了信心。如果是以前,例如‘五四运动’的时候,人们可能更多地从负面来评价传统文化,谈它导致中国落后的一面。另外,我们对于传统文化冷落太久了,现在再挖出来大家会觉得很亲切,很有启发,这也体现了一种深化和拓宽我们精神资源的努力。活在今天的社会上,要从多方面补充自己的精神资源,多读书,也才会知道老祖宗有什么说法。” (记者徐栩)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