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逃荒入少林学艺精 毛泽东为之改名(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许世友:逃荒入少林学艺精 毛泽东为之改名(图)
2010年03月30日 15:38 来源:每日新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其中有两位出自“少林”的开国将军:许世友上将和钱钧中将。有趣的是,这两位将军还曾在一个大军区共事过,许世友曾任南京军区司令员,钱钧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更有趣的是,钱钧比许世友迟3年进少林寺。两个人一起在寺中待了5年,同一年出的寺门。当时寺里僧人云集,两人虽在一座寺庙里,却互不相识。直到长征到了延安,他们谈起往事,才知道原来彼此竟还是少林寺“兄弟”。两人不禁抚掌哈哈大笑。

  许世友于1945年8月的自传材料中说:“我九岁(虚岁)开始到少林寺学武,主要的原因是没有饭吃,要找个地方吃饱饭。”“这些年中,我学会了十八般兵器,也学过飞檐走壁,我下了苦功夫。这让自己觉得了不起,称得起英雄好汉,将来要打尽人间不平事。”

  许世友将军1905年出生在河南新县,这里属于河南、湖北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区。因父母养活不了他们兄妹7人,才在逃荒的路上把他送进了少林寺做杂役,得法名“永祥”,每天学拳练武。在少林生涯中,永祥功底深厚,臂力过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寺内3米多高的围墙,他跑几步就可攀上;9间9檩的千佛大殿,他手抓屋檐的椽头,一口气可顺转3圈;他蹿墙、越脊、飞檐走壁,轻来轻去不叫瓦碎;跳下时,他能在空中翻3个筋斗轻轻落地;只要运足气,他对着尺二见方、三寸来厚的大方砖,转身一掌,相距寸余,砖就碎裂……

  时光飞逝,就这样,几年过去了。救民于水火的共产党部队到了许世友的家乡,领导劳苦大众斗土豪、分田地。许世友听到这个消息,再也待不住了,含泪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师父和师兄师弟,踏上了返乡的路程。许世友离开少林寺的时候,师父问他:“从今天起,你真的要还俗吗?”许世友回答说:“是少林寺给了弟子一条命,弟子会终生铭记的。今后,我虽然不做佛门弟子,也要当个释家的好友。”

  从此,他的名字就由“永祥”改为“释友”了!……后来,也许是“释友”太难写了,就改成了“仕友”,许世友的名字是毛泽东给改的。毛泽东曰:“仕友”有封建色彩,也太狭窄了,做世界之友,岂不更好?于是他便改名为“世友”。

  许世友的少林寺武功很高,战争年代,脸盆粗的松树,他一掌能把树皮“推掉”一大块。他纵马急驰,伸手扳着树枝,两腿一夹,一猫腰能把战马提离地面。夜里开会休息时,同事们要他“露一手”,他说自己藏起来谁也找不到。当众人返回会议室,在亮堂堂的灯光下,搜遍四壁皆空的会议室而找不到他时,他在会议桌下“ 嘿嘿”一笑,大家才发现他紧贴桌面的背面,藏在“桌肚里”。某年,前苏联军事代表团访问南京,一苏军军官搬起鼓形石墩,其他军官夸他是“大力士”。许世友在同事的怂恿下,一时兴起,双手高举石狮绕场3圈,赢得雷鸣般掌声,然后稳稳当当地把石狮放到原来的石座上。“大力士”面子上过不去,也去举那个石狮,可惜用尽力气,狮子纹丝不动。许世友还精通棍术、刀术、拳术和摔跤。他传授的刀术节奏快,灵活多变,完全突破了国民党部队拼刺刀时的进退节奏和攻防招数,所以,他的部队在肉搏战中屡占上风。某次,子弹打光,他率少数兵力冲入敌群,硬是拼了4个小时的大刀,把敌人逐出阵地。

  一旦打起仗来,许世友勇猛无畏,身先士卒。他常说:“人死如吹灯,杀头不过碗大的疤。”许世友曾7次参加敢死队,5次担任敢死队长。他曾7次负伤,每次都是自己硬用指头把伤口里的子弹抠出来,糊点南瓜瓤了事(当时缺医少药)。

  摘自《刘继兴读史》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