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京市建委公布了新街口广场改造方案,中山先生铜像将于今年6月1日重回新街口。
孙中山铜像因2001年地铁一号线施工迁出,如今已阔别这一城市中心9年,社会各界呼吁铜像回迁之声不绝于耳,然而对其可能引发交通困扰的担心也一直存在。实用与美观,恢复城市记忆与保持交通畅通,“新版新街口广场”要在两难之中求两全。
市建委建设处处长李燕说,中山先生铜像是新街口的象征,树有孙中山铜像的新街口是南京的文化地标,对于叫响南京“博爱之都”品牌、增强新街口地区历史厚重感意义重大。
然而有关人士同时也认为,历史上中山铜像两度“站”在新街口,而那时广场周围除了37层高的金陵饭店,周围的工行、新百、中央商场等建筑楼层都不高,铜像与周围环境还算协调。可这九年来,新街口广场南侧先后竖起200多米高的“新百中心”和招商银行大楼,北侧也将建设超高层建筑德基大厦和金陵饭店二期,中山铜像陷入这群“巨人”中央,其“城市地标”和“历史记忆”的功能会否大打折扣?
对新街口广场改造的最大担心,还是其承担的交通功能会弱化。新街口是南京东西、南北主干道的交汇中心,广场不算大而交通量极大,现在不设“转盘”,
交通“十字交叉”这个节点还算顺畅,倘若恢复环岛,本可一通而过的车流要是围着环岛绕行,那么广场交通滞留量加大,难免会出现拥堵。
南京城建部门综合专家和市民的意见认为,“回迁铜像比维持现状好,问题在于如何协调铜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减少交通冲突。”
为弱化周围高楼对中山铜像的视觉冲突,设计方案把铜像回迁与新街口广场整体改造相结合。
新街口中心广场直径在50米,铜像矗立在直径18米的中心绿岛上,孤立地看的确有些局促。但把德基、新百、东方商城、金陵饭店门前的四个象限统一设计,广场四角分别设置一块绿地,就使新街口在空间上形成直径近百米的“大广场”,既形成周围绿岛对中心绿岛及铜像烘托、呼应的局面,又缓冲了高楼对中心绿岛的挤压。
小环岛、大广场的设计,还把交通影响降至最低。由于中心环岛直径小,新街口继续采用“十字交叉”交通,而不是“环岛+灯控”的绕行模式:直行车辆经过环岛时稍许绕行后即可恢复直行,而由于广场面积扩大,右转车辆从边缘的绿地和非机隔离带之间穿过,左转车辆不需绕环岛即可直接左拐。
规划界人士认为,新街口从历史上的商业、行政中心,发展为摩天大楼的现代商务中心、华东第一商圈,体现了城市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从建筑美学上看,有时风格一致、建筑体量均衡体现和谐美,有时反差强烈、建筑高差明显反而相得益彰。因此,中山铜像从当年鹤立新街口,到如今仰观高楼林立、俯视车流如梭,也契合了“世界潮流、浩浩汤汤”的主题,“复建后的新街口广场,将是一处既富有历史内涵、又极具现代气息的城市新地标。”
本报记者 顾巍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