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六百年离散录 虽分隔却气息相通(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富春山居图》六百年离散录 虽分隔却气息相通(3)
2010年03月23日 10:49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现存于浙江博物馆的《剩山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入藏浙博

  《剩山图》居于上海吴湖帆“梅景书屋”中十余年,直至1956年。这一年,吴湖帆将他装裱珍藏的《富春一角》长卷出售给了浙江省革命文物管理委员会。

  吴湖帆何以舍得转让这幅“梅景书屋所藏第一名迹”?据说,当时在浙江省文管会供职的沙孟海获知《剩山图》藏于“梅景书屋”,心情颇不平静。他想,这件国宝在民间辗转流传,因受条件限制,保存不易,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他数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晓以大义。吴湖帆看到新中国政府相当重视书画文物,爱护不遗余力,深受感佩,终于同意割爱。

  由于当时经手《剩山图》转让的几位当事人皆已作古,这一段文博界传奇的诸多细节已经无法重现。浙江博物馆副馆长汪济英当时也是文管会成员,他的回忆或可弥补一些片段。

  汪济英告诉记者,文管会之所以能够成功收购《剩山图》,与其人员构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53年冬天,转业干部汪济英被分到文管会。作为一个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军人,初到这个终日与古物打交道的沉闷机构,汪济英多少有些不适应。但很快,他就被文管会聚集的众多饱学之士所倾倒,至今提起来,汪济英仍对当时一众学者、专家身上所特有的高士风范心神向往。

  文管会主任邵裴子,是中国最早一代留美学生,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曾任浙江大学第二任校长,在江浙文化界声望极高。他把一大批文化名人召集到文管会之中。

  文管会成立后不久,因邵裴子身体不好,就由副主任郦承铨主持工作。郦承铨是名动江南的书画大家、鉴定家,二十岁出头时就已成名。1949年春天,郦承铨正在台湾大学讲学。听说解放军要渡江了,立刻辞掉教职,冒着纷飞战火赶回来,迎接新中国。正是他在任时慧眼识宝,力排众议,拍板决定收购了《剩山图》。

  沙孟海先生更是传奇。他是当世中国书法巨擘,曾任国民政府总统府秘书,其二弟沙文求是大革命时期的广州市委秘书长,广州起义时牺牲;三弟沙文汉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第一任省长;四弟沙文威是中共地下党员,以国民党专员的身份在国民党营垒中隐匿了十八年,利用沙孟海的掩护为革命做了许多贡献。

  沙孟海与吴湖帆交情较深,收购《剩山图》就由他具体操办。而为了说动吴湖帆,沙孟海还请来了钱镜塘、谢稚柳等书画、鉴定名家从中周旋。还有著名书法家、文物鉴定家朱家济,著名学者、蒋介石“文胆”陈布雷的胞弟陈训慈……

  汪济英说,这样一批深明大义的学者名流,都与吴湖帆有着或多或少的交往,在书画艺术、收藏鉴定上又与吴湖帆心有戚戚,这才能让他觉得,《剩山图》转让给国家保存是真正得其所哉。

  没想到的是,吴湖帆虽肯售,文管会要买还是颇费了一番周折。

  首先就是价格。吴湖帆要价5000元。这在上世纪50年代可算是一笔巨款了。

  “就《剩山图》来说,吴湖帆要价不高,甚至可以说低价转让。”汪济英说,“虽然只是《富春山居图》一角残卷,但它仍称得上价值连城。”

  但对浙江文管会来说,这个价格就太高了。浙江省文管会的职责是调查与保护全省的文物古迹和古籍,但不属收藏单位,因此没有固定的购藏经费。一下子拿出5000元,文管会全年经费被占去大半,势必影响其他工作。

  另外就是对《剩山图》真伪尚有争议,虽然主要专家都认定吴湖帆所藏为真,但仍有不少人怀疑。个人收藏家花大价钱买了赝品是“打眼”,只能自认倒霉,可要是花公款买到的却是赝品,这个责任由谁来负?

  汪济英还曾听说过一个传闻,当时吴湖帆转让《剩山图》有一个条件,搭售一幅元代王蒙《松窗读易图》。对这幅画的争议更大,几乎是众口一致认定赝品。买这幅,几乎就会被看作“知假买假”。这给文管会又出了个难题。不过,这幅画此后没有了下文。汪济英说:“也许搭售一说本就是个传闻,也许最后是文管会做通了吴湖帆的工作,总之文管会还是用5000元买到了《剩山图》。”

  最终拍板做出购买《剩山图》决定的,是文管会副主任郦承铨。这个决定可以说是力排众议,当然,郦承铨也承担着极大压力。汪济英说,他曾在郦承铨的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的记录:“余力主购黄公望《富春图》残卷,谤议朋兴……”

  虽然当时有非议,但《剩山图》终于入藏浙江博物馆,如今已成“镇馆之宝”。几十年后,《富春山居图》的这幅残卷公开大展,今人大众亦可近观赏鉴,传世名画也由此幸得其所。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