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报刊出“和则两利”言论之后,沪剧名角孙徐春正在设法劝解周立波与关栋天重归于好。记者昨天就此采访关栋天,他说:“徐春比我小,比波波大,既是大哥又是小弟,他要做中间人来让事情缓和,这份情义我非常感谢,但这只是他的个人观点。”此言说明,两人“重归于好”的可能性实在不大。孙徐春也对记者表示,周立波与关栋天再合作是绝不可能了,只是希望他们兄弟和好。而对观众来说,更关心的是海派清口今后的走向。
关氏影响难以抹杀
虽然海派清口是周立波一个人在台上表演,但最初确定这个样式和名称,是关栋天、孙徐春和周立波一起讨论的结果。孙徐春很早退出,关栋天则陪伴周立波走到今天。尽管现在周立波强调海派清口是他独自创作完成的,但在走红初期他曾对媒体说过:“所有海派清口的东西,都是在大哥家里诞生的。我当时就睡在他们家,有空就两个人讨论清口演出的方向。我说一个笑话,大哥说‘过’,就过;他说不用,再好的笑话我立刻从脑子里面删掉。”这样具有现场感的描述不像虚构。台上展示才华的是周立波,但关栋天所起的作用决不只是“报幕员”,更不是“泡饭”。
脱离约束更需谨慎
脱离关栋天,海派清口是会摆脱“束缚”更上一层楼,还是走味变质渐失观众欢心呢?孙徐春表示,关栋天是京剧世家出身,所以比较传统,而周立波比较时尚,两人的观念有不少冲突,“事实证明周立波是对的”,因此和关栋天分手后海派清口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只会越来越成熟。但有不少“粉丝”对此表示担心,认为“波波最近的表现确实越来越走味了”,也有人表示“欣赏以前讲上海话的周立波”。有圈内人士认为,在海派清口成型后,关栋天的作用主要是“把握大方向”,因此分手后周立波的演出不大可能马上出现大变化,若论长远,则要看周立波本人的选择了。
无限扩展藏有风险
周立波走红之后多次表示无意“走向全国”,不会“无限度扩张”,甚至几天前在美国接受《侨报》采访时他还表示,目标观众是上海人,包括海外的上海人,因为“文化是需要有共鸣的”,海派清口这种艺术形式有明显的地域性,他无意进军北方市场和国外市场。但是春节期间在各地卫视大播特播讲“国语”的《壹周立波秀》,显然是主打非上海的观众。把海派清口搬上荧屏的“第一次”就采用普通话演出,是否为走向全国市场“试水”?而说普通话的海派清口还能保持上海地域文化的“腔调”吗?人们疑虑重重。
提升票价商味太浓
在美国接受采访时,周立波还表示,“产业化的艺术不是艺术,是商品。”但是,红火票房带来的巨大诱惑恐怕难以抵御。今年周立波虽然宣布减少演出场次,但目的是“培养市场的饥饿感还有票价的大幅度提升”,“商味”甚浓。郭德纲的“天价相声”已招来众多指责,但毕竟一年只有一场,平时票价依然平民化,周立波却似乎打算把今年所有的演出票价都“大幅度提升”,海派清口诞生之初的草根味、亲民感还会保持下去吗?据孙徐春透露,周立波接下来有很多计划,包括拍自己的电影。这都可以理解,只是人们希望海派清口这一诞生不易的上海文艺新品种不要从此疏远了上海的平民草根,不要减弱上海地域文化特性。
本报记者 王剑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