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演出超600场 北京人艺怎样延续经典——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茶馆》演出超600场 北京人艺怎样延续经典
2010年03月18日 10:36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茶馆》演出累计超过600场——

  看北京人艺怎样延续经典

  3月17日,北京人艺话剧《茶馆》本轮演出落幕已三天,仍有不少观众给北京人艺打来电话,询问有关演出信息。

  记者曾看到,3月10日,《茶馆》的第600场演出当晚,众多等票者失望而归。《茶馆》,北京人艺每年演出一轮20场,均一票难求。这部历经52年的剧作,如今已成为北京人艺的保留剧目,也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

  《茶馆》何以久演不衰?除了剧作具有其穿越时空的深邃含义外,还在于两代艺术家的成功演绎,更在于北京人艺现实主义演艺风格的艺术魅力。但如今这拨演员多数年过半百,培养年轻演员接班已是当务之急,这是北京人艺守望传承这部家底的需要,也是广大观众对这部经典能够延续下去的期盼。

  历经曲折成经典

  “《茶馆》的演出历史,反映了我国政治文化生活的起起落落,也成了剧院艺术生活变化的晴雨表。”在《茶馆》演出600场庆祝酒会上,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深有感触地说。

  或许大家不知道,《茶馆》的前身是个应景之作。1956年,老舍写成一部宣传普选的话剧《秦氏三兄弟》,四幕六场,人物众多。戏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写起,一直写到1948年反动派“选举北京市参议院”。初稿完成,老舍来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读给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等人听。剧中第一幕第二场,写到了“北京裕泰大茶馆”。

  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清楚地记得那天曹禺听老舍朗读剧本,突然站起来说了声:“classic”(经典)。在座的人都认为剧中茶馆这段戏最精彩,建议以它为基础单独发展成一个戏,以小见大,反映整个社会变迁。老舍当即表示:“这个意见好!”三个月后一部新剧作诞生,定名《茶馆》。

  1958年3月,由焦菊隐、夏淳导演的话剧《茶馆》上演。《茶馆》讲述了老北京城里一个老式茶馆,在解放前数十年的衰亡变迁。大时代框架结构中,《茶馆》流动性地展示人物的命运和心态,折射出时代的特征和旧中国的乱相。里面深深地埋藏着一个主题,即揭示中国人必然的历史命运选择。它像一幅市井风俗画卷,反映出老北京人的生活细节、言谈举止、心态习惯、苦涩幽默。该剧一经推出,便受到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但此剧刚上演不久就被禁演了,说是反对社会主义,反公私合营。后来周恩来总理过问,1963年5月,本剧复排上演。当时由于受来自“左”的重压,剧中被硬加进了所谓的“红线”,即加入学生“五四运动”的演讲词,程四爷给游行的学生送水等。“文革”初期,《茶馆》被打成黑样板、大毒草,剧作家老舍先生被诬陷为反动文人和黑线人物,最终自沉于太平湖。

  1979年2月,在老舍先生80诞辰之际,北京人艺以原班人马重排上演《茶馆》。1980年9月至11月,该剧应邀赴德、法和瑞士三国进行了访问演出。这是我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

  1992年7月,由老一代演员主演的《茶馆》,在首都剧场演出第374场,成为一次告别演出。

  1999年10月,北京人艺重排《茶馆》,推出了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领衔的全新阵容。2005年,名导林兆华恢复了焦菊隐版《茶馆》删除的部分,成为如今在舞台上演出的焦版《茶馆》。

  演员成功演绎铸经典

  老版《茶馆》汇聚了北京人艺的实力派表演艺术家,参加演出的每一位演员,都是当时或以后中国演剧界的大师和大家:于是之的王掌柜,郑榕的常四爷,蓝天野的秦仲义,英若诚的刘麻子,黄宗洛的松二爷,都演得极为称职。即使是没有几句台词的牛星丽饰演的康六、童超饰演的庞太监,也演得活灵活现。有趣的是,当时扮演剧中侦缉队“灰大褂”的,是日后以《天下第一楼》、《北京大爷》主演而成就一代大师之名的林连昆;而现在广为人熟悉的影视剧表演艺术家朱旭,与日后以演播《西游记》闻名的孙敬修先生,同在《茶馆》中扮演两位一句台词都没有的茶客。可以说,话剧《茶馆》为新中国的话剧事业,成就了一大批艺术家。

  电影导演田壮壮曾这样描述《茶馆》给他带来的震撼:“我第一次看《茶馆》,幕拉开的时候,那风情画一样的东西,让我当时就看傻了,包括最后在舞台上撒纸钱,那个无奈和悲凉是无论如何都忘不了的。于是之、黄宗洛、郑榕、蓝天野那些人物的出现,现在还觉得栩栩如生。我们迷《茶馆》迷到谁也不敢拍《茶馆》,我觉得好看的话剧跟好看的电影一样,非常过瘾。”

  1992年,老一代艺术家谢幕演出《茶馆》,当时首都剧场盛况空前。尽管主演于是之演出时有一处忘了词,但演出结束时观众仍不肯散去。于是之为此含泪写下了“谢谢观众的宽容”告别赠言。

  1999年,林兆华复排《茶馆》,时为北京人艺中坚力量的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吴刚、何冰等主演。应该说新版与老版各有千秋。老版演员严谨、认真,当年为了排戏,演员们学习满人怎么行礼,很多人还深入到京味十足的茶馆中去体验,演太监的就找了一个真正的太监谈戏,因而演得真实而贴切。新版演员因很多人拍过影视剧,则演得更具生活化,也更自然。

  培养新人延续经典

  《茶馆》在新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首先,成功解决了话剧艺术民族化的问题,《茶馆》运用北京话演出北京市井生活,使京味话剧成为北京人艺的特色,也使剧目成为堪与戏曲经典剧目媲美的典范之作。其次,《茶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戏剧研究的经典。它为戏剧研究实证了许多重要的问题:如,为什么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欧洲观众仍能感受到中国话剧《茶馆》的魅力?这说明艺术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自然具备了跨越文化的功能。再次,《茶馆》成为话剧剧作中,极少数具备了长演不衰的艺术价值的作品,这也使《茶馆》成为北京人艺的“看家戏”、“吃饭戏”和“镇院之宝”。

  从话剧《茶馆》开始,北京人艺形成了自己的演剧风格,一大批经典话剧艺术的成功上演,无疑都得益于《茶馆》的成功探索。但半个世纪过去了,首版《茶馆》中扮演常四爷的郑榕86岁了,扮演秦仲义的蓝天野83岁了。如今的中坚濮存昕、杨立新“过五奔六”,冯远征、梁冠华年近五旬。《茶馆》要继续演下去,还需培养新的年轻演员接班。北京人艺副院长濮存昕说,要培养年轻演员接班,而最新版《茶馆》里也有一个刚毕业的中戏学生(饰康顺子父亲康六)。就像人艺院长张和平所说:“北京人艺的首要任务就是继承、守望老一辈艺术家留下的宝贵家产,我们不做败家子。”

  但纵观北京人艺二三十岁的年轻演员,要全部接班《茶馆》,似乎还比较困难,因为几乎没有能与这批中坚力量抗衡的出色演员。剧院近年上演的复排剧目和新剧目,还是濮存昕、宋丹丹、杨立新、何冰们主演,如《雷雨》、《天下第一楼》及《白鹿原》、《窝头会馆》等。新人在舞台上不够抢眼,于是他们便去拍影视剧了。

  也有人认为,北京人艺不能光吃老本,还应创作新的作品。但因各种原因,近年来的新戏都没有超过《茶馆》。由此,观众不禁担忧,《茶馆》还能演多久?北京人艺新人能否将这部经典延续下去?

  记者 苏丽萍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