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孙中山先生知道了,他会哭的。”近日,武汉市将投入200多亿人民币筹备庆典,用以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消息引起争议。
此前,天津51亿人民币打造“英式风情区”、南京1950万人民币回迁孙中山铜像等工程……中国一些地方大手笔打造文化工程的举动触动民众神经。有网友呼吁:“人民尚未富裕,同志勿乱花钱”,就算花钱也要花得让纳税人心里有个明白账。
对于200多亿元的庆典费用,武汉市长阮成发是这样解释的:100多亿元用于打造辛亥革命百年标志性纪念景区,另外100多亿元则将建设相关城市基础设施。
“历史是用心来铭记的,花这么多钱有烧钱的感觉,反而使文化变了味。”武汉籍在校大学生古越新说。
也有市民表示理解。“200亿投资肯定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为庆典,同时也包括改善城市面貌、出行条件等一系列配套项目。但最好能把投资比重调整一下,加大用于公共事业方面的比重。”武汉市民陈思源说。
上海学者高国希认为,各地争相打造文化工程的实质是希望通过文化这张“牌”将本地炒热,从而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位于长江之滨的小城张家港,就是这一思路的成功实践者。自2004年以来,该市连续6年举办以长江为主题的书画摄影展、文艺表演、研讨会等系列文化艺术活动,累计花费6000万元人民币,成功打响“长江文化”品牌。
“这张牌不仅促进了长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推动了本地文化建设,在经济效益方面,项目的实施还积累了城市文明的无形资产,优化了本地投资环境。”张家港市委副书记梁一波说。
在天津,泰安道“英式风情区”建设将于3月正式启动,该区域占地16.29公顷,计划投资51亿元,目的是打造一个以英式建筑风格为主的旅游商务风情街区。而在南京,曾因地铁一号线建设迁移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回归工程公开招标价高达1950万元,高额费用当然不只用于铜像的回归,而是要建一个大型广场,费用涉及广场打造、景观改造等。
“通过文化带动旅游,最终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政府的初衷是好的,但美好的初衷需要合理的公众程序。”高国希说,有关近期几起文化工程的争议反映了民众对政府投入公开透明的迫切期待。
2009年9月,预算约2000万元人民币的上海闽行“水上巴士”项目因两场民众意见征询会“一次六成支持、一次六成反对”的结果,推迟试水时间表。该区负责人对此表示,“政府项目,还得市民说了算。”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高汝熹认为,无论质疑还是支持,公众关注的焦点都是希望政府投资可以用在刀刃上,不要铺张浪费。
早在2003年,中央就曾对有关庆典活动发过通知,要求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庆典活动。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面临极大困难的去年,中央再次就政府经费支出进行规范,要求从2009年到2011年3年内,削减行政开支,过三年“紧日子”。
复旦大学副教授邵晓莹认为,对于利国利民的政府投入,在注意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应予以支持,同时需要一些程序上的保障。譬如,工程在立项之初应召开听证会,或者以其他公开的形式征求民众意见,并及时将项目预算和花销清单公布出来。
新华社记者 刘巍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