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到2009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连续做了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调查显示,“图书阅读率”除了最近两年略有回升外,多数时候呈下降趋势。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最近几年的图书出版一直如火如荼,尽管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从品种和数量、质量来看,也算得上花样繁多,异彩纷呈。其进步是明显的,有目共睹的。
这似乎是个悖论——既然新书好书层出不穷,读者可以选择的图书越来越多,为什么阅读率提高不上来?其实分析一下今天的信息传播方式就明白了。虽然图书阅读率下降,但网络阅读、手机阅读以及手持阅读器阅读,都呈大幅上升的趋势,是它们分流了图书阅读的市场。读者对各类信息的需求,对阅读的需要,都是不减反增。因此,图书出版的繁荣并非图书阅读率上升的充要条件。图书业繁荣,是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读者的要求不断提高,逼着图书出版水平水涨船高。也许,正因图书出版不断求变求新,才没出现图书阅读率大幅下滑的趋势。
有人断言,数字阅读迟早有一天会全部取代图书阅读。依此推理,图书阅读率就只能变成零了。我们还真不好说这种判断没有道理,而且,数字阅读也的确比图书阅读更环保——没有了纸质图书,能省下多少树木啊。但目前看,作为不同的载体,图书阅读和数字阅读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举个例子,起点中文网曾邀请全国各省作协主席在网上连载自己的作品,但效果不理想,点击率并不高,远低于某些毫无知名度的网络写手。可如果把作家们的作品和网络写手的作品都印刷成书,不见得出现这么大的差异,作家的作品销量超过网络写手也不是没有可能。相反,电影演员徐静蕾的博客点击量屡创网络神话,但将其博客文章整理成书后,卖得并不好。由此可见,读者对网络和书籍的期待和要求是不一样的。笼统地概括一下,即,数字阅读追求轻松、刺激、短平快,芜杂、凌乱一些也没关系,只要能看得懂。相比之下,图书则要庄重、规矩、权威得多。想想也是,把萨特的哲学著作下载到手机中阅读,怎么都会觉得味道不对,而要拿一本厚厚的书在手里,要自然、舒服得多。
还是笼统地概括一下:如果数字阅读是浅性阅读,图书阅读则偏于厚重。但这种差异仅属直觉范畴。将数字阅读变“厚”变“深”,并无任何技术上的障碍,只是人们不太习惯而已。而这种差异,却可以成为加强图书阅读的着力点。出版界应该利用好读者的直觉,强化自己的优势,让图书更庄重,更权威,而不是盲目地复制数字阅读的成功经验。只有这样,图书阅读才能拥有一批铁杆读者,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即使图书阅读率提高不上来,起码也不会降为零。
易水寒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