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氏土楼藏身小山村 专家估计有百余年历史——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阿氏土楼藏身小山村 专家估计有百余年历史
2010年03月12日 16:13 来源:青海新闻网-西海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破败的小土楼深藏在小山村中,村子里连最老的老人都记不起来它是哪一年修建的。今天,乡亲们不会想到,这个阿氏土楼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是目前存在的为数不多的青海土楼民居。

  3月9日,记者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阿家堡村采访时,无意中看到村子里矗立着的一栋土楼。它如同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满面沧桑。可是,处在现代建筑群中的它,依然高高耸立在村子中央。走近土楼,会发现它比想象中高许多,围墙底部用石头筑起的部分有半人高,石墙上用黄土夯实。由于年久失修,院落中的有些围墙已经坍塌,从横截面看,围墙足有五十多厘米厚。

  我们想进院中看看,可是铁将军把门。询问邻居后才知道,这家人外出务工了,这里已经很长时间没人居住了。在邻居的帮助下,我们进入了土楼,院子里荒草满园,房门大开。与记者同行的大通县委宣传部的小李在屋子里看到了一本老相册,发黄的老照片上的人着装讲究,一看就是大户人家,估计是土楼的主人。

  破旧的土楼里,还有几个油漆斑驳的面柜和炕柜,上面画的人物栩栩如生,线条优美。柜子上仅剩着几个铜制门扣,一看便知是出自高水平的铜匠之手。二楼上的木窗虚掩着,仿佛土楼的主人还在等待外出的孩子归来。看到此景,记者突然想到了门口那副对联的含义:慈母望儿倚门倚闾,游子思亲陟岵(音护,意为多草木之山)陟屺(音起,意为童山)。

  在村子里,87岁高龄的阿建国老人说,从他记事起,土楼就在了。路过的村民阿业五说,这个土楼的主人也姓阿,大家习惯上叫阿氏土楼,据说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村里的人大多是蒙古族,离村子不远的地方,以前还有一个军马场。

  当日下午,记者回到西宁后采访了我省地方史专家李逢春先生。他说根据史料记载,大通县自古以来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阿家堡、阿家台等地的阿氏,祖先均系蒙古族。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建筑专家张君奇先生说,土楼是青海民居的一种,一般有两院,外院放农具一类的东西,内院主人居住。一楼大多数是家中年轻人的房间,二楼供老人居住或者是供奉家谱的地方。

  “从阿氏土楼院中种植的竹子看,这个家可能是书香门第。人们常说的‘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就是这个理。从铜制门扣、松制结构等情况来看,曾经的主人可能有一官半职,在那个时候是个大户人家。据这些内容推断,阿氏土楼的历史估计有百余年。随着社会的发展,青海的古民居中,这种土楼非常罕见了,保存价值很高。”张君奇先生说。(祁万强)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