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3月7日晚,第8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于洛杉矶柯达剧院圆满落幕,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与前妻凯瑟琳·毕格罗的《拆弹部队》上演最终对决,意外败下阵来——《拆弹部队》共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六项大奖,而《阿凡达》只收获了三个可怜的技术奖项。《拆弹部队》比《阿凡达》到底强在哪里?
笔者一年之前曾看过《拆弹部队》,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军事片,紧张的气氛、细致的画面、军人的刚性,如果必须要加点美国电影人对于人性或哲学的思考,我想,电影中美国军人关于战争的反思,是应当被升华到《阿凡达》一样高度的。但《拆弹部队》以如此大的优势完胜《阿凡达》,笔者只能说是“真实”二字成为其获胜的关键——真实的人性,要远远比科幻的人性更加来之不易,更加完美、更加值得珍惜和呵护。
对于美国人而言,没有比伊拉克战争更能让人纠结的举国之事了——无论是主战派还是休战派,他们都在战争中反思:反思战争的手段能不能让世界更和平,抑或是给本国军人带来了什么样的不安与痛苦。落实于某个战士身上、某个连队身上,这种纠结则更为具体。《拆弹部队》就完成了这样的使命。这一点,是自越南战争以来美国军事电影的一贯思路。
虽然我们常说,科幻的方式也能表现人性和现实,正如同你不能说现实主义的《红楼梦》就一定比虚幻主义的《西游记》好看是一个道理。可在“真实”二字面前,陷入“科幻疲劳”的美国电影何尝不想谋求一种创新呢?在这一点上,《拆弹部队》正迎合了美国人对于战争思考的主流心理;这和中国人把《阿凡达》误读成“最牛拆迁故事”然后赢得国人的爱戴是一个道理。
不得不承认,当中国导演使足了劲、烧着大把大把的金钱去追逐画面与音响上的至善至美效果之时,《拆弹部队》给了中国电影又一闷棍——让人唏嘘的大场面、完美绝伦的画面以及悦耳动听的音响,都取代不了真实的故事和现实人生,更取代不了全球人都企及而又得不到的和平想象。中国电影也该回归真实了,毕竟,只有“真实”二字才是电影永远不老的核心精神。
王传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