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部队》获奖并不那么简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拆弹部队》获奖并不那么简单
2010年03月11日 12:24 来源:辽宁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拆弹部队》最终获得第8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效果6项大奖,多少有些出乎中国影迷的预料。

  这部讲述伊拉克战争的片子,此前我就看过,从得知它获奖的消息后也一直在想:为什么奥斯卡评委会对它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

  其实战争片一直为美国人喜爱,而它也绝不仅仅是表现打仗,塑造一个或一群英雄那么简单。越战以来,美国人始终在追问战争的合法性、合理性问题,反战的声音从来没有消失过。

  《拆弹部队》看起来像是一部美国的主旋律影片,也的确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加以解读,但它之所以获奖却并不那么简单。

  影片的故事相当单纯:

  美伊战争爆发后,美军上士威廉姆斯·詹姆斯被调入拆弹组,接替在巴格达执行任务中牺牲的同事。拆弹组另两人,负责联络的士官桑波恩和负责掩护的特种兵欧文,对这位新来的同事喜欢逞能相当反感。但在联合国大楼前的拆弹行动中,抗拒命令强行拆弹的威廉姆斯却得到上校瑞德的赞赏。在一次仓库拆弹任务中,威廉姆斯认为被用作尸体炸弹的伊拉克小男孩是他在军营认识的卖盗版DVD的小男孩,这使他的行动更为疯狂,竟违反军令闯入城区试图弄清真相……当终于完成了任务回国与家人团聚后,他竟然再次要求回到伊拉克。

  除了渲染与烘托现场气氛相当成功外,导演在探寻的是:战争可能对人发生什么样的影响,并最终把人变成什么样子?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危险?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到自己生命的力。在危险中漫游,是很好的。 ”这几乎可以拿来做本片的注脚,威廉姆斯那些没有必要的逞能,正是在享受危险。而本片聪明之处在于以拆弹为切入点,避开了直接杀戮,否则一个魔鬼的形象将更快更残酷地出现在银幕上。然而即便如此,我们还是看到,开始单纯地关注技术问题的威廉姆斯,渐渐地也就不能不进入更宽泛的战争领域。

  最后,当他宁可抛妻别子重回战场时,从某个层面上可以说,是被这种享受深深吸引了,乃至欲罢不能,人性就这样被完全扭曲,并且得到一种奇怪的张扬。

  镜头中几乎随处可见沉默不语而充满敌意的伊拉克人,事实上正传递出对这场战争合法性的怀疑。

  电影当然是娱乐,然而看电影的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通过银幕对现实产生某种联想与观照,正是电影的魅力之一。而作为制作方和创作者,用影片向观众传达自己的理念以期影响和作用于社会,本来就应当是肩负的责任。

  相比之下,一些中国电影人单纯的娱乐化倾向,似乎也到了应当反省的时候。

  赵健雄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