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春晚的标准在哪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新闻周刊:春晚的标准在哪里?
2010年03月10日 15: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春晚并非一台纯粹的娱乐晚会,它是娱乐的,也是文化的,还是经济的,更是政治的。那么,跟它较真,不仅不算挑刺,而且是媒体的责任

  文/长平

  央视为什么要这样做?有记者问我道。她指的是赵本山蝉联春晚小品王一事。这个提问里包含了两个前提判断:一、这个评选结果是央视操纵的;二、赵本山不应该获此殊荣。

  我在回答问题之前,对这两个前提条件发表了看法。第一,我不知道央视是否造假。首先,在自家的网站上评选,造假不造假又有什么关系呢?其次,不造假获得这个结果也是有可能的。不喜欢央视和这个节目的人,可能根本不会去逛央视网。去了而且还投票的人,多半是支持央视的,民众的权利意识毕竟还很薄弱。第二,我并不认为这个奖是什么“殊荣”,由赵本山来领走,那是实至名归。

  还有,要追究央视为什么要这样做,必须要回答它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如果春晚是一台纯粹的娱乐晚会,那么它自导自演,自己跟自己玩,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问题在于,春晚并非如此简单。它借助权力和文化垄断,毫无顾忌地追求商业利益,而且肩负着一些宣传使命。它是娱乐的,也是文化的,还是经济的,更是政治的。那么,跟它较真,不仅不算挑刺,而且是媒体的责任。

  从除夕夜至今,对于《捐助》的批评一直没有停过。各色人等,轮番登场。要想证明这些人都有勾结,要比证明赵本山和央视勾结困难得多。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这个小品不是助人为乐,而是损人为乐。文化学者吴祚来先生率先开炮,指出它的笑料无外乎民间那种“寡妇门前是非多”,“无论是编剧的潜台词还是演员的行为语言,对这位单身母亲充满戏谑与取乐的意味”。

  二是无数网友对于该小品中肆无忌惮地植入广告感到愤怒。广告多到让人分不清这是广告还是节目了。小沈阳曾经讽刺广告太多的电视剧说:“我坚决反对在广告中插播电视剧。”网友们顺势改成:“我坚决反对在广告中插播小品”。

  三是前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痛斥该节目不懂现行教育政策,“一年里,国家和教育部门、老师和家长们费尽心思和口舌进行的诚实教育、朴实教育、同情弱势群体的教育和有错即改等等许多传统美德教育都被这台春晚颠覆且葬送了”,“这个节目内容表现出节目编导者对我国当下教育制度的空前无知”。

  四是以南都公益基金的负责人徐永光谴责“《捐助》无视现代慈善的法律规范,把公益募捐的公共行为变成个人随意的‘慈善秀’。这种误导经过强大的传播,对尚处于稚嫩阶段的我国慈善事业的伤害难以估量”。

  不仅有观点评判,而且还有调查支持。凤凰网发起的“春晚最烂节目”评选中,《捐助》以近半数的选票位居最烂榜首。而在宣布赵本山仍然为小品王之后,网易的调查显示,有六成网民表示不满。

  有了这几大批评和调查数据,央视仍然固执地把小品王的高帽戴在赵本山的头上。这的确让人好奇。

  奥斯卡颁奖活动快要到了,在《阿凡达》和《拆弹部队》的强大优势面前,还有一个影片也呼声甚高,那就是《在云端》。它讲的是一个为其他公司提供裁员服务的公司的职员瑞恩,一年三百多天辗转于各地去解雇他人,天空和机场就是他的家。这部电影有意涉及当下经济危机中的失业者,用了若干纪录片似的镜头,呈现失业者的焦虑和屈辱。和中国底层民众一样,他们想要生活得更幸福,也更有尊严。

  这些镜头也许只是市场噱头。不过看得出来,导演和演员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伤害到弱势群体的感情。这些镜头让人想到一句话,那就是“温情脉脉的面纱”。《共产党宣言》说这层面纱终于被资产阶级撕开了,但是现实中的情况是资产阶级又把它捂上了。我看春晚的时候,在twitter上发过一个看法:“春晚太直露了。无论政治还是商业,一点遮羞布都不要了。”其实不只是政治和商业,还包括对于弱势群里的嘲笑和侵犯,都是赤裸裸的。

  《在云端》还为生若浮萍的瑞恩安排了一段艳遇。一夜情后,他堕入情网,最后找到那个女人的家,发现她有家有室,偶尔外出偷腥。好莱坞电影中,大凡碰到这样的情节,就把“占便宜”的一方让给女人,避免伦理问题干扰剧情和主题。假如性别颠倒过来,那就是花花公子玩弄女性的故事了。导演不能心安理得地视伦理而不见,现实生活中,女人就是弱者。歧视弱者是一个谁也担当不起的政治错误。

  “政治错误”在央视同样是大问题,不过它的含义大不一样,并不包括赵本山的小品中歧视残疾人和嘲弄单身母亲等问题。按照央视的标准,不管现在的批评多么严重,它都没有犯任何错误,而且还借嘲笑善良逗乐了观众,立下了大功,为什么不给它大奖呢?★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