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裸纤”乱贴文化标签
2月25日,湖北恩施州两会上,该州政协副秘书长、政协委员姚本驰大声疾呼:恢复巴东的裸体纤夫文化。由此引发一场关于纤夫今后要不要穿裤子的争论。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黄石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林也在网上贴出自己的提案:举办“中国三峡裸体纤夫节”,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特别是女游客。
恢复裸纤的理由听起来非常充分。三峡蓄水之后,神农溪的自然景观受到破坏,只有恢复神农溪的裸体纤夫文化,才能弥补景区的不足,让它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景区。但细细分析之下会发现,问题有很多。譬如,裸纤之后能不能“弥补景区的不足”就很让人怀疑,至于“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景区”更是夸大其词。当然,最令人困惑的是:裸体纤夫算得上是一种文化吗?
早前神农溪之所以有纤夫裸体拉纤,与当地的生存环境有关。当时,神农溪道路不通,所有的生产和生活物资全部靠船运到山中。神农溪水深不足,激流险滩且深浅不一,纤夫的职业由此而生。纤夫整天泡在江水中,穿着衣服工作不方便,当时的衣服都是自家织的土布,一旦沾水,就容易贴在身上,将皮肤磨破。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物资都可通过公路运到山中,纤夫们逐渐淡出。显然,裸纤不过是贫穷落后的符号。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巴东神农溪开始从事旅游开发,纤夫成为了该景点最大的卖点,纤夫拉纤已经从纯粹的谋生方式转变成一个旅游观赏项目。在姚委员看来,如果裸体拉纤作为一种常态,不用广告投入,就能达到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宣传效果。倡导者恢复裸纤的功利化冲动溢于言表。今天的裸纤完全是噱头,裸体的纤夫充其量是一个人肉背景而已,所谓的文化也只是一种伪文化。
愿意裸纤的老纤夫们面带羞涩地表示:“只要游客有需要,并且愿付费,每人没有200元以上,没人愿意干。”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政绩与收入的交换,至于有多少文化含量,其实并没有人真正在意。旅游业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的致富捷径,所以我们能够理解地方上的发展焦虑。但毕竟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有实实在在的旅游资源来支撑,而不应哗众取宠。调查显示,反对的声音占了多数。
本报特约评论员吴龙贵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