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圈定魏武帝陵:渔洋村民标示曹操墓位置(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外行圈定魏武帝陵:渔洋村民标示曹操墓位置(2)
2010年03月05日 15:21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龙振山先生依据《鲁潜墓志》绘制的《鲁潜曹陵墓区示意图》,明确地标出了曹操墓的位置。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鲁潜墓穴至今犹存?

  “现在看来,当时我所标示的曹操墓位置是有问题的。”龙振山说,“相差约有500米。倘若反过来以曹操墓定位鲁潜墓,鲁潜墓当在西高穴村内,在西高穴村某村民的家里,说不定还没有破坏掉。”

  据徐玉超回忆,当时发现“鲁潜墓志”,不见墓穴,它只是一个孤零零的存在。

  “就在地表,起码埋得不是很深。不然,炸的土一滑坡,它还不被埋在下面。”徐说,“现在看来,‘鲁潜墓志’与鲁潜墓是‘分了家’的。”

  “鲁潜墓志”曾被移位,从墓志左下方曾遭外力冲撞、留下一个“伤疤”,也可窥其一斑。

  从“鲁潜墓志”可以读出,鲁潜赵建武十一年“九月廿一日戊子卒,七日癸酉葬”,墓志却刻于“赵建武十一年,大岁在乙已,十一月丁卯朔”——前后相差1个多月,仅为放个墓志,鲁潜那“墓入四丈”的墓穴,是不大可能再被掘开的。

  墓志可能是浅埋在鲁潜墓旁的。

  浅埋,就有可能被移动位置。

  耕作移动?似乎也不太可能。

  盗墓贼移动?似乎也不是。盗墓贼倘若看上了墓志,会搬了500米再扔掉?倘若看不上,则根本不会费这个劲儿,至多动几米的距离!

  但以曹操墓定位鲁潜墓,距离却在500米。徐玉超不见鲁潜墓穴,龙振山说相差500米——这是个问题,但他们不予“粉饰”。“鲁潜墓志”缘何移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与徐先生步出“鲁潜墓志”出土地的深坑,宽阔的漳河河床尽收眼底。

  忽然看到一溜土埂刺入漳河河床,问徐先生:“这是什么东西?”

  “京汉(卢汉)铁路漳河大桥遗址。1958年,京汉铁路下移七八公里,才到了丰乐镇村西门豹祠那地方。老京汉铁路可是从俺村中间穿过的,这不,咱走的这通向村里的土路,在过去可都是铁路路基!”

  京汉铁路曾从曹操墓前走过几十年!

  京汉铁路弃开封而选定郑州,从地理上讲是因为开封一带黄河的“豆腐腰”——如果在开封建设桥梁,不仅耗资剧增,而且当时的建桥技术难以保障桥梁质量,而郑州“邙山头”附近“滩窄岸坚”。与黄河一样,漳河也是洪水频发,下游河道南北摇摆,“从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漳河发67次大水,五朝宫城都被埋在漳河下面。”河北临漳县文管所王福生所长说。京汉铁路最初选在高穴村建桥,当与选在郑州“邙山头”“滩窄岸坚”的地方建桥原因相若——曹操墓穴所在,恰是太行山向东延伸而出的黄土“山阿”——这儿至今高出漳河河床约15米。

  看来,前京广铁路把高穴村劈为东西两半,形成东高穴村与西高穴村。

  修铁路、建桥梁(高穴村距前京广铁路漳河大桥南桥头不过100多米),高穴村在1900年前后是动过那个时代最为庞大的国家工程的。

  也许龙振山“反过来以曹操墓定位鲁潜墓,鲁潜墓当在西高穴村内”的猜想还是对的——也许“鲁潜墓志”正是在修铁路、建桥梁中被无端移位的。

  也许鲁潜墓穴就压在高穴村下。

  只是不知鲁潜墓穴是否遭受破坏。

  就是残存墓穴,不知残存的信息尚能确认其是鲁潜墓否?

  概而言之,在学界“痛悼”鲁潜墓因烧砖挖土荡然不存时,农民龙振山又为中国学界指出了一条鲁潜墓与曹操墓互证尚存的希望之路……

  首席记者 于茂世 文图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