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潜何许人也?
遍查史籍,《十六国春秋》等倒有鲁潜,只载一次:“晋都尉鲁潜叛,以许昌降于勒”——时间当在永嘉五年(311年),石勒攻陷许昌;根据《鲁潜墓志》推断,晋“驸马都尉”鲁潜时年41岁。西晋驸马降了石勒成了“汉奸”,并官至大仆卿成为后赵重臣。
“《鲁潜墓志》是用不着怀疑的。”安阳市博物馆副研究员、著名书法家焦智勤先生说,“墓志书风是那个时代的,造假是造不来的。”
“就是调集起安阳知识界的所有力量,也造不来。”安阳市文物局前局长党相魁先生说,“《鲁潜墓志》假不了。”
造假,瞄上只能以搜索引擎在《四库全书》里“调出”区区“晋都尉鲁潜叛,以许昌降于勒”12字的鲁潜,且需要对《四库全书》中所载诸多鲁潜进行一番“提炼”,这造假的学问,小了不中。
定位曹操高陵
“鲁潜墓志”是在西高穴村西北约500米的旧砖场发现的。
前去旧砖场的路上,问徐玉超先生:“都说《鲁潜墓志》是你造的假?”
“哈哈,抬举我了,抬举我了。”徐先生幽默地说,“谁订货,我好接着造假。”
面对“鲁潜墓志”,盗墓贼开出3万元的高价,徐先生不出手,愣是交给了官方,到现在连一分钱的奖金也没捞到手,不符合交易法则呀。
站在一个大坑里,脚下是麦苗,四周疑似城墙,徐先生用手一指,说:“就是在这儿发现的。”
“那是1998年4月23日傍晚,工人放了炮走了;要是他们在,哪会轮到我。”徐先生说,“砖场是我开的。那时还没用推土机,要先放炮,把土炸下来。”
工人走后,徐先生和一个机修工在工地上转悠,看到一块四四方方的石头滚了出来。
“用铁丝一刮,嘿,还有字,有‘魏武帝陵’。”徐先生说,“‘魏武帝’咱还是知道的,毛主席不是说‘魏武挥鞭’嘛!‘陵’是啥,咱也懂。一看还几步几步的,感到事儿大了。不是说‘曹操七十二疑冢’,害得全中国人世世代代去猜去找的。你看这事儿,咋就让我碰到了呀!”
“埋得深不深?”我问。
“要说炸的断面有七八米,它埋得应当不深,要是深就会被压在底下,不会露出来。可能就在地表,土一滚,露了出来。”徐先生说。
这事儿传出去,看上“魏武帝陵”的人一拨拨来到家里。徐玉超感到事态严重,就把在外打工、“见过世面”的儿子叫了回来。儿子找到安阳市文物局,向有关人员讲了这事。
1998年5月14日,墓志移交安阳市文物局保存。
当然,确定曹操墓位置,只有“鲁潜墓志”是不够的。
在中国史籍中,唐朝之前,曹操墓只有以西门豹祠等为坐标点的相对位置,李唐宰相李吉甫主编的《元和郡县图志》,首次给出了一个“量化位置”。言及唐代邺县,其云:“故邺城,县东五十步”,是说邺县在曹操邺都之西50步,距离很短,可以忽略不计;言及西门豹祠,其云,“西门豹祠,在县西十五里”;言及曹操墓,其云,“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
“鲁潜墓志”出土地西高穴村往东约15里,有丰乐镇村西门豹祠遗址;丰乐镇村西门豹祠遗址往东约15里,是曹操邺都遗址——以此3地为点,画出一条线,近乎直线。
在唐代,李世民曾拜谒曹操墓。《元和郡县图志》所记曹操墓的“量化位置”,与之前文献所述曹操墓的“相对位置”无不“相合”。
倘若说《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曹操墓在“西门豹祠西原上”、“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给出的曹操墓是个“相对位置”,画了一个圈;《元和郡县图志》“魏武帝西陵,在(邺)县西三十里”、“西门豹祠,在(邺)县西十五里”,给出的曹操墓是个“量化位置”,标了一条线;那么为“魏武帝陵”标注了几可忽略的多少步的《鲁潜墓志》,给出的曹操墓则是个“点化位置”。
这个点,就在西高穴村。
西高穴村2号墓是不是曹操墓,自当穷尽质疑;曹操墓在西高穴村这个点上,已然毋庸置疑。
旧砖场如今已成麦田,徐玉超站在当年发现《鲁潜墓志》的地方,为记者讲述发现经过。
当年安阳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在该村西北约500米的旧砖场发现“鲁潜墓志”后,尽管不能完全读懂,但当他读到鲁潜墓与“魏武帝陵”有着步与步之间的关系时,立马断定曹操墓就在墓志附近,并本能地对外隐去了墓志上有关二者关系的记载。左图为有鲁潜墓与“魏武帝陵”步与步之间关系的《鲁潜墓志》拓片,右图为徐玉超自制的隐去了二者步与步之间关系的《鲁潜墓志》拓片。
首席记者 于茂世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