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选启动“参评作品推荐”。记者从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获悉,此次评选将采用中国作家协会2月25日最新修订的 “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新修订的条例,首次将“国家批准拥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网站”刊发的数字出版物,纳入国家级文学奖的评奖范围;备选作品,首次面临“两轮公示”,广泛听取读者意见;“鲁迅文学奖”奖金额度也将有大幅度提高。(《北京青年报》3月2日)“鲁迅文学奖”首次将“国家批准拥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网站”刊发的数字出版物,纳入国家级文学奖的评奖范围,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信息?简单地说,就是意味着“鲁迅文学奖”开始接纳网络文学。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网络文学离“鲁迅文学奖”有多远?网络文学靠什么被“鲁迅文学奖”接纳?
网络是全新的,而文学是古老的。这种古老与全新的嫁接,就促成了网络文学的悄然兴起并俨然成了文学领域的一种时尚。也正因为如此,“鲁迅文学奖”开始接纳网络文学引发了关注。我们当然可以把这种做法理解为“鲁迅文学奖”评选的与时俱进之举,也可以理解为是网络文学发展的必然。但是,我们无法从中推理出“鲁迅文学奖”开始接纳网络文学与网络文学可能获奖之间的等号关系。
作家刘震云曾指出了网络文学的不足之处:“我也经常看发表在网络上的作品,有的不仅文学性不强,错别字也很多,一个首页要没有10多个错字就不是首页,还有的连句法也不通。从文字到文学,我觉得还差23公里。”这如果被认为是传统作家片面看法的话,那么,网络文学作家慕容雪村的话语,我们则不能不重视,他认为时下人们热议的“网络文学”其实已经过时了,并说:“网络文学这个词在十年之后会消失。”
在这样的尴尬现实面前,我们该如何审视“鲁迅文学奖”开始接纳网络文学呢?当下的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网络文学作品数量激增,众多文学网站访问量屡创新高,一大批网络作品和写手受到追捧,一拨拨点击率高的作品被遴选下载出版,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网络文学,这个一度连“正名”都困难的文学“形式”,已经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社会的视野。甚至对网络文学的研究也由“冷门”变为“显学”。由此,可以说,“鲁迅文学奖”开始接纳网络文学是一种必然。
笔者以为,“鲁迅文学奖”开始接纳网络文学,对网络文学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网络文学作家不能沾沾自喜于被承认,而是要深刻认识到网络文学的缺陷,否则,认可也就仅仅是认可罢了,而无助于推动网络文学的发展。从总体上说,网络文学在语言文字上虽然有一些特色和亮点颇具创意,比较能吸引公众眼球,但要是站在文学艺术的角度看,大部分网络文学作品的语言是苍白和单调的,缺少相对的审美空间,有走向恶俗的倾向。当人们逐步熟悉与厌倦网络文学语言的特点之后,网络文学就可能面临被艺术殿堂遗弃的危险。这才是正视网络文学应有的理性立场。
每一次新的文学载体的出现,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文学本身,或者说给文学带来了新质。对于当前网络文学的创作,我们不能以传统文学的范式挑剔指责,应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多些关注与鼓励。或许,“鲁迅文学奖”开始接纳网络文学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此。道理很简单,网络文学是新生儿,孕育了无数的可能性、无数的希望,但要健康地成长乃至成熟,还需要时间,也需要多方面共同的努力。也只有在这样的立场上,我们才能理性面对疑问:网络文学离“鲁迅文学奖”有多远?网络文学靠什么被“鲁迅文学奖”接纳?并且,也不会仅仅满足于被接纳,而是缩短与“鲁迅文学奖”的距离。
朱四倍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