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天才加资本的故事
——华尔街在好莱坞前止步
电影是艺术。艺术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艺术是讲述人类自己的故事,讲得不好立刻露出马脚。一部电影的特技再好、大腕再多,如果故事缺乏人物的内在逻辑,结果就很不好看。故事缺乏内在逻辑,就是反人性、反自由的。人是自由的生灵,在现实中不自由,所以要在艺术中寻找自由王国
拍电影可以是很赚钱的,至少詹姆斯·卡梅隆(JamesCameron)的电影是赚钱的,而且赚得还不少。《终结者》(1984年),投资640万美元,收入7800万美元;《真实的谎言》(1994年),投资1.1亿美元,票房收入3.64亿美元;《泰坦尼克号》(1998年),投资2亿美元,票房收入18.45亿美元;《阿凡达》(2010年),投资2.37亿美元,票房收入超过二十亿美元……遗憾的是,我们可以有与美国媲美的资本市场,但远没有好莱坞这样的电影制造业。从中是不是对资本市场能够悟出些什么?
反其道而行之是天才
好莱坞与华尔街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个地方都有一条戒律:做投资项目时切不可用自己的钱。美国证券法之父、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发表的彪炳之著的书名就是《别人的钱,银行家是如何用的》(OtherPeople’sMoneyandHowtheBankersUseIt)。一百年前出版的这本书,今天仍然还有启蒙作用。
《泰坦尼克号》由20世纪福克斯公司投资,原定预算1.1亿美元,但因为追求特技效果和拖延造船,拍摄成本飙升到2亿美元。虽然《泰坦尼克号》最后赚了大钱,但福斯克公司还是心有余悸,所以卡梅隆再找到福克斯要其投资《阿凡达》的时候,公司犹豫再三,很是踌躇。2005年,福克斯先给了卡梅隆1千万美元,让他弄点东西出来证明他的想法。拍摄《阿凡达》在风险还很大的时候,詹姆斯·卡梅隆便投入了自己的巨额资金。反其道而行之是天才和勇者的做法。《阿凡达》没有电影明星,剧本没有小说在前探水,也不是成功大片的续集,但卡梅隆就相信自己能够胜出。
华尔街也有以自有资金跟着客户一同投资的,高盛尤其擅长这个。金融危机之后的改革方案之一是:券商销售金融衍生产品的时候,自己也得奉陪,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持有一部分相同的金融产品;如果金融产品有毒,大家一同连坐。华尔街跳出来反对,理由是券商和客户的钱搅在一起,有利害冲突。这点就没有道理了:高盛选择与客户一同投资,怎么就没有利害冲突了?而且从严格意义上说,高盛这样的公司并没有真正投入自己的资金。高盛成为上市公司之前,投资有可能用的是自有资金。高盛过去是合伙制,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责任,如果投资失败,合伙人有可能倾家荡产。但现在这些券商早已摇身一变,都成了上市公司,其资金来自成千上万的股东。但公司仍然是少数高管把持,利润的分配也仍然由他们决定。
资本则是兵不厌诈,所以华尔街要用别人的钱,出了问题别人赔,实在不行再胁迫纳税人赔钱。好莱坞确实比华尔街强:好莱坞失败了,政府是不会来救的。
讲故事很重要
好莱坞和华尔街都是讲故事,讲故事很重要。华尔街很会讲故事:什么网络公司、什么创业板,还有什么“金砖四国”,那都是一个又一个的美好传奇故事,不由你不信。公司上市、公司并购以及证券交易,也都是需要动人故事的。讲故事就是资本市场的创新。中国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把资本市场与创新联系在一起,甚至把资本市场与大国崛起联系在一起。海市蜃楼,天方夜谭。结果可想而知,那就是繁星点点股民泪,聚作银河万古流。
电影是艺术。艺术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艺术是讲述人类自己的故事,讲得不好立刻露出马脚。一部电影的特技再好、大腕再多,如果故事缺乏人物的内在逻辑,结果就很不好看。故事缺乏内在逻辑,就是反人性、反自由的。人是自由的生灵,在现实中不自由,所以要在艺术中寻找自由王国。
透明度很重要。不管是资本市场的故事,还是好莱坞的故事,有了透明制度,才能对其好坏或真伪进行检验。电影验收的时候,那是真正的透明度,票房收入是硬道理。《阿凡达》上演之后,好评如潮,票房收入不断飙升,39天内票房收入突破18.5亿美元。卡梅隆本人也是豪气万丈,很明确地表示,《阿凡达》票房收入突破20亿美元已成定局。当被问及他更开心的是商业成功还是对好的评论,卡梅隆表示商业成功更让他开心。他的理由是,商业成功是这部电影与人交流的尺码。赚了那么多的钱,就说明“电影大家看了,中国人看了,日本人看了,法国人和德国人也看了,电影在哪里放,哪里的人就看了”。美国法学家、大法官奥利弗·霍姆斯也是这个意思。他说过:“思想是否有力量,取决于其是否能够被市场竞争所接受。这是对真理最好的检验办法。”
金融产品就不一样了。暗池交易、次贷产品、金融衍生产品,还有卖空期券,等等等等,其中哪一项不是暗道机关四伏?当然,他们称其为多层次交易。还有,毒金融产品售出之后,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之后问题才会爆发出来。这就给了券商足够的时间差,他们完全可以以次充好,甚至销售有毒资产。等到强虏灰飞烟灭,等到投资者血本无归的时候,券商早已移师他方。
大凡成功的电影,说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阿凡达》、《费城故事》、《机场航站楼》,还有台湾的《海角七号》都是这个意思。从表面上看,电影故事通俗易懂,观众可以轻松地享受,但编导还是有坚定的思想信念的。比如,卡梅隆的电影就反复提到以下内容:公司贪婪、坚强的女性、女权主义、人类和科技之间的矛盾,当然还有时隐时现的浪漫情调。这些也都是美国自由派的主旋律。投资银行家们就不一样了,走的是上层路线,普通百姓不入他们的法眼。
同是讲故事,故事与故事是不一样的。华尔街的故事像激情片,虽然有价值,但终不上大雅之堂。对于讲故事,卡梅隆是这样介绍他的经验:“要能抓住观众,特别是全球观众,电影要能够超越语言,超越狭义的美国的大众文化,触及人的感情和人的想象力。如果能够做到这点,那就是突破,就能大功告成。我想《阿凡达》做到了这点。”
电影的融资和发行
电影制作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开发———拿出剧本;(2)制作前期———落实演员和导演以及外景地点;(3)制作———拍电影;(4)后期制作———剪辑、对话、配乐和音响等;(5)销售和发行———电影预演,制片人寻找发行人。
拍好电影难,找人销售和发行更难。拍电影可以有独立制片人,但电影销售还得靠发行人。大多数独立制片人只能靠电影节来推销自己的影片。但一部电影是否叫座,最终还是取决于观众的肯定,取决于观众的口碑。《泰坦尼克号》上演后第一周的票房收入是28.6千万美元,但第二周的票房收入是33.54千万美元,比第一周增加了23.8%。这说明观众的口碑在帮助推销这部影片。这在电影业是很少见的。
演员当好了再往上走是当导演,而导演当好了再往上走是当制片人。就像硅谷的创新,创业成功者都想当风险投资家;靠投资赚钱比实业挣钱快得多,也轻松得多。不过,虽说当制片人的感觉不错,赚钱也少不了,但筹钱还是件苦事。电影融资预售是筹资的重要方式。制片人凭着剧本和落实的演员,在电影制作之前便出售电影发行的权力。预售合同签订之后,买方会预付20%的定金,影片交货之后再支付另外的80%。
独立制片人则是另一种做法。制片公司同意在预定日期以预定价格向制片人购买影片。此前的费用由制片人预付,超出预算的部分由制片人承担。以上安排的术语是“反向提货交易”。而制片人则以反向提货交易合同收入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如果是美国公司之间的反向提货交易,银行可以按合同价的100%贷款,银行只收取最低的“初始费用”。但如果反向提货交易是外资合同,那么银行只按合同价值的80%或50%贷款。
天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
好莱坞大片如果是预算融资,大牌演员和导演可以要价1千万到3千万美元的演出费,另加额外好处和影片放映毛收入的百分比。天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电影制作也是大兵团作战,但具有不可复制性。一灯一火一楼台。预售合同中通常都有“关键要素”条款。按照该条款,如果约定的导演和演员不能到位,发行商可以退出合同。
可天才也有缺点,大多脾气不好。有本领的人通常脾气比较坏,白求恩大夫是外科名医,而且是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但脾气也很坏。同是加拿大人的卡梅隆脾气也很坏。卡梅隆与银行家有一个共同点:自负和自大。《泰坦尼克号》成功之后,卡梅隆自称“世界之王”。与卡梅隆共过事的人甚至批评他“自私和残酷”。《泰坦尼克号》一片的女主角凯特·温斯莱特也放出话来,说是除非能赚“很多的钱”,她是不会再与卡梅隆合作的。支持卡梅隆的人则说,此兄人不坏,只是太追求完美。卡梅隆结过五次婚,这就是追求完美的铁证: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离了四次婚还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否则就不会第五次结婚。
好莱坞还是自成一体的山头
好莱坞这样一块肥肉,又有资本运作,华尔街如何就没有能够占领?电影融资中也有私人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的影子,但是好莱坞还是自成一体的山头,华尔街无法操纵。很奇怪的,新型市场国家华尔街能够纵横驰骋,操刀华盛顿华尔街游刃有余,无坚不摧,无险不克;在华尔街的软硬兼施之下,就连奥巴马这样的新锐总统,也被玩弄于股掌之中。好莱坞这个山头如何就拿不下来?
可能是制片的性质所决定的。拍摄电影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工作,需要借助天才,华尔街的那些银行家们没有这个实力来操纵。比如,剧本写得好坏如何,那些银行家们就没有能力判定。他们与艺术家是两种类型不同的人。遇到真天才的时候,遇到真创新的时候,而且是有经济实力的天才的时候,那些假创新和假人才只能知难而退了。
朱伟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