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电影下乡,为何老百姓不买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送电影下乡,为何老百姓不买账?
2010年02月23日 14:5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春节回乡,乡亲们告知:多年未见的露天电影又回来了。原来,县委、县政府去年下半年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把影院搭到农民家门口,每月巡回放映电影10余场。

  然而,一些农民并不买账。据反映,很多人宁可待在家里打扑克,也不愿意去看露天电影。因此,观看人数稀少,仅有的一些观众多为老年人和孩子。另一方面,放映的多为一些战争类、武侠类影片,经典电影或农村题材影片几乎没有。在放映过程中,公共安全也成为突出问题,放映现场常常出现混乱场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露天电影这一昔日的“稀缺产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电影院的昂贵票价往往将农民观众拒之门外。对广大农村地区来说,露天电影仍旧是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把露天电影送到乡下,充分体现了各地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不过,这一举措要想真正发挥作用,还需下一番工夫、做更多文章。

  首先,应该对农民朋友的需求进行相关调查,以做到“有的放矢”。如当下农民最想看的影片是什么?多长时间播放一次比较合适?据笔者了解,农村观众喜欢看有新意的电影,以及经典好看的老电影,露天放映不能简单地把城市院线中票房高的影片直接搬到农村。另外,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有关农业生产、农业经营的电影专题片,介绍新技术、新产品、新信息的科教片都应该成为露天电影放映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农忙、农闲时节的放映频率应该有所区别,以做到“按时而放”。农忙季节减少放映频率,可适时放映科教片,对农业生产有裨益;农闲季节增加放映次数,可多放映娱乐影片,让农村观众充分享受电影带来的快乐。毕竟当前每到农闲或节假日,仍有不少农民朋友沉迷于打牌、赌博活动。送电影、送图书到农村,可以让他们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净化社会风气。

  另外,采取形式多样的上门服务,以做到“贴近三农”。如村委会和企业可以包场放电影,也可鼓励有经济条件的农民包场放电影。比如在农户结婚、生子、参军、子女上学时主动上门联系放映业务。鼓励影企联姻,开展免费放电影、送爱国主义影片进校园等公益活动。在此过程中,也可以不断开展农村地区学生看电影评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娱乐方式和需求多样化的今天,露天电影不会像以前那样受追捧了,但它仍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的文化公益事业。当下,国家正不断加大对农村电影放映的倾斜力度,不少地方还设立了电影放映专项资金。我们期待露天电影在农村地区扮演新的角色,让银幕照亮乡村的夜空,映出农民的笑脸。

  马子雷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