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晚,是国民的除夕盛宴。春晚过后,便成为舆论的一次狂欢,但有点像自娱自乐。
“春晚后”时期,各个大大小小的媒体,各种不同的媒介,都发表着各自的高见。比如今年的春晚,对于网络语言的运用、赵本山的小品、刘谦的魔术、熟面孔的泛滥、整体的评价,是说好的也有,不满意的更多,而不捧不骂的也有,又捧又骂的也有;说“批评春晚是鸡蛋里挑骨头”者有之,说“春晚已成鸡肋”者有之,说“春晚载不动13亿人需求”者亦有之。总之,热闹得很。
对于春晚的成百上千种的品头论足,是这个丰富多彩时代的生动写照。对于一个事物,人们不再墨守成见,而是有了很多的新见解、新观点、新角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是好事。因为这样一个社会,势必拥有很多能够独立思考、不再人云亦云的人。这些人提供的视角,不能说都有价值,但肯定里面会有有价值的意见,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判断和思考。
舆论自然可以狂欢一把。然而,若只是舆论自己跟自己在那里狂欢,又有什么用处呢?最多不过是舆论的自娱自乐而已。随着文化市场的多元和繁荣,春晚的满意度下降是必然趋势,用不着掩饰。但这种没落,有几多固步自封的成分在里面呢?比如说,在近些年的“春晚后”时期,舆论总是把焦点对准熟面孔太多太滥。但是何曾有大的改观呢?所以说,这种舆论的狂欢,多少有点自娱自乐的味道。这里面有两种可能。一是,你们尽管枪炮齐放,人家自充耳不闻,因为你们并不能决定人家的命运;另一种是,舆论的水平太低,所提的意见没有一条有用管用能用,多是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而无论是哪种可能,都是:舆论自去狂欢,我等岿然不动。
但是,春晚不是哪一家自己的春晚,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春晚。所以多听听不同的声音、特别是批评的声音,不是坏事。如果说一些意见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么春晚主办方是不是也应该从“站着的人”的角度考虑一二?
尚邦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