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20日,《熊猫大侠》《我的唐朝兄弟》《火星没事》3部电影同时上映,拉开了贺岁档的序幕。经过90多天的放映,到今年2月19日大年初六,共有 50多部电影轮番上映,创造了票房奇迹。昨天,相关机构公布了票房数据,在这90多天时间里,全国电影票房数额近30亿元,相比去年同档期翻了一番。特别是2月14日当天全国电影票房达到6300万元,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最赚钱的一天”。虽然电影市场火爆异常,但仔细盘点却会发现,这50多部电影中,票房大头都被《阿凡达》和《2012》拿走,真正盈利的国产贺岁片少之又少……
过亿的不少,盈利的没几部
与往年相比,这个贺岁档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明显增加,《三枪拍案惊奇》《十月围城》双双破2亿票房,《孔子》《喜羊羊2》和《锦衣卫》也都轻松迈过亿元大关。至于《花木兰》《刺陵》《风云2》《全城热恋》《大兵小将》等影片票房也都接近亿元大关。
票房的火爆并不能掩饰众多制片方亏损的现实。按照惯例,一部电影的票房必须达到制作成本的3倍,制片方才有可能盈利。如此看来,投资1.5亿人民币的《十月围城》虽然最终内地票房为2.93亿元,但其并没有盈利,要想回本必须依靠海外市场;同样投资1.5亿的《孔子》最终内地票房仅为1.01亿元,即便加上海外市场也只是杯水车薪,亏本已经在所难免;至于像《花木兰》《刺陵》《风云2》这些影片投资都近亿元,按照目前的票房数据,这些制片方都属于严重亏损。
大投资未必会有大收益
“ 今年的贺岁档被《2012》和《阿凡达》遏制,众多国产电影无法充足放映,内耗严重,盈利空间自然狭小。”新影联院线副总高军分析说,去年内地新增城市影厅626个,平均每天增长1.7块银幕,“虽然这使得电影单片票房很容易过亿,但影院一多,发行成本也增加了。”到目前为止,国产片在这个贺岁档的真正赢家是《三枪》和《喜羊羊2》,前者成本大约在2000万元左右,票房却达到2.61亿元;后者更是以600万元的“低成本”夺得1.01亿元票房。
“ 有了《英雄》《十面埋伏》这些国产大片成功的先例,不少投资机构花大钱拍摄古装大片,希望通过大投资、大明星、大阵容得到大回报、大收益。”高军说,这个贺岁档告诉人们,档期就那么多,影院也只有那么多,整个市场无法容纳那么多大片,自然会造成内耗。“那些中小成本影片如《喜羊羊2》《午夜出租车》等,因为看准了目标群体,同样能够收回成本,获得盈利。”
这次贺岁档,《喜羊羊2》堪称“低投入高回报”的成功典范。
2010年银幕依然是“古装当道”
现实题材稀缺,
谁来讲我们身边的事?
刚刚过去的贺岁档,满眼都是古装片,《十月围城》《三枪拍案惊奇》《风云2》《花木兰》4部古装大片抢占了大量放映空间。如今,贺岁档已经过去,各大导演新一年拍摄的依然是清一色的古装片,陈凯歌的《赵氏孤儿》、陆川的《鸿门宴》、马楚成的《神笔马良》、陈可辛的《钟馗》……满眼的“功夫”和“武侠”,让观众很是审美疲劳,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原因:电影投资心态是症结
为何中国导演热衷拍古装片?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石川表示,古装题材是国内商业电影发展最为成熟的片种,市场认可度也最高,对于众多刚刚投身电影业的投资方而言,这是最稳妥的选择。“很多人问,为何我们难以创作电影版《蜗居》,其实,这主要还是一个投资心态的问题。毕竟,电视剧可以凭借反复在电视台播出来收回成本,而国内电影目前只能依靠院线票房收入,且都是一锤子买卖。保险起见,投资人往往选择古装片下手。”
记者从多家制片公司了解到,古装大片除了在国内公映外,海外发行也比较容易,像《锦衣卫》就已卖出日本和韩国版权,《十月围城》在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地也有不俗的票房成绩。但《杜拉拉升职记》《非诚勿扰》等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在海外销售业绩则不是很理想。
出路:导演编剧不应随波逐流
现实题材“缺失”、古装题材“盛行”,还暴露出一大问题:那就是剧本创作不过关,好的现实题材故事极为稀缺。影评人毕成功认为,中国剧本创作本来就薄弱,“ 像冯小刚的那些电影都是现实题材,为何它们能受到观众欢迎?还是因为剧本反映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事。目前电影市场的确非常繁荣,但导演、编剧们不应该随波逐流,随资本创作。导演毕竟是个艺术家,不是商人,他们应该对当下社会和生活多思考,以艺术家的角度观察生活。而制片人则负责考虑商业问题,两者结合,才有助于现实题材影片的发展。”
本报记者 章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