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网络语言被指邯郸学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央视春晚网络语言被指邯郸学步
2010年02月16日 16:26 来源:红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春晚的小品和相声中大量地运用网络流行语作为笑点,比如“偷菜”、“我妈叫我回家吃饭”、“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个传说”、“唱的不是歌,是寂寞”、“雷人”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等等,似乎要一网打尽近年来的网络热词。但从网上的反映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由于网络使用者的年轻化倾向,网络俨然已成为时尚的前沿,好多新鲜的玩意儿都是最先从这里流行开来。另一方面,网络的存在也让人们的娱乐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也就形成了对传统电视媒体,当然包括央视这样的电视的挑战。央视显然意识到了这样的挑战,在春晚的的语言类节目的相声小品中频频向网络借招可以看成是央视对网络挑战的一种焦虑式的应对。

  语言有它的时代性,为吸引年轻的观众,春晚上适当地加上一些春晚语言是可以锦上添花的。但网络语言本来就具有非常随意、即兴的特点,只有在特点的场所和语境使用才有效果。过犹不及,过多过滥,不看具体环境地使用网络语言只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从观众的反应来看,就是如此,网民观众对此并不领情,有人认为这太腻歪,有人觉得太牵强,而对网络不熟悉的老年观众又看不懂。

  春晚中网络流行语的大量运用又反映了小品和相声创作者的在原创能力上的匮乏。这十多年来,春晚老是那几个老面孔在霸占着舞台的空间和宝贵的除夕时间。前不久,网友自发评出了春晚最不希望看的十张脸不但大多数这次春晚中悉数出场,而且个个都占据了黄金时间,春晚的因循守旧可见一斑。央视的垄断地位让观众在大年三十没有其他的选择,也使得央视的春晚一再失去了反思和改进的契机。

  网络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在网络时代,央视俨然还是以传媒老大的姿态出现,它的傲慢与偏见一再地使自己成为网民们嘲笑的对象。大量的使用网络流行语也许在央视自己看来是一个与网民亲近的动作,但这最终免不了让自己成为网民们心目中一个新的笑柄。这是因为央视春晚貌似在与时俱进,其实是与创新南辕北辙。它借用网络语言只是借来皮毛,离其中的精神实质实在相差太远,不得不沦落到邯郸学步的境地。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