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变迁:中国年走向世界 “恐归族”引关注(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春节的变迁:中国年走向世界 “恐归族”引关注(2)
2010年02月09日 14: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短信拜年:便利同时也有烦恼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互相拜年送祝福是过年的惯例。而今,在传统的登门拜年方式之外,也有不少人选择了短信拜年、视频拜年、电邮拜年等新方式。

  据报道,去年春节假期,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180亿条,平均每个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约30条。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四成的受访者选择发短信拜年。短信拜年已越来越成为人们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项目,与放鞭炮、看春节晚会并列为春节三件大事。

  但科技发达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意外的烦恼。

  许多人也都会面临这样的尴尬:收到别人的短信,不回,是怠慢;认认真真地一条一条回,太烦太累;敷衍一下,又了无生趣;原创短信,诚意足够但文采不足;上网查或转发别人的精彩短信,轻松但是多有重复。小小短信,带来不少烦恼。

  有人表示,“每年都收到很多祝福短信,文字都挺好,但大家互相发的都差不多,到后来都不愿意仔细看了,只记得这个人给我发过祝福就行了,再到后来,太多了都记不得谁发谁没发了,自己发了多少也搞不清了。 ”

  还有人预计,今年短信拜年将有所回落,因为又有3G手机视频拜年、播客拜年、微博拜年等新兴手段冒了出来。包含美好祝福的新生拜年方式,能否长久留存在春节年俗的行列中,尚需时间检验。

  庙会经济:不能丢了“文化”

  虎年将至,各种各样的庙会也相继出炉。

  据《中国艺术报》报道,近年来,曾在历史上消失过一段时期的庙会,成为吸引人在春节期间走出家门的一大看点。1985年由北京市东城区率先举办了第一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开创了全国大规模举办春节庙会的先河。据专家介绍,如今在北京过春节,除了有地坛、白云观、厂甸、龙潭湖等传统庙会外,在颐和园、天坛、大观园还有大大小小庙会数十家。除了传统庙会,现在还有室内庙会与洋庙会等。和过去相比,现在庙会的卫生条件得到了改善,安全性也有基本的保障,文艺活动也有所丰富。

  苏州轧神仙庙会历经800余年仍保持着传统样式和道教在民间的基本形态,每年有近百万人参加,几乎每个苏州人都要在庙会期间来挤一挤、轧一轧,祭祀祈福,买到的花和糕都被称为神仙花和神仙糕,表达了广大民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专家认为,庙会的形成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当前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庙会发展提供了两大动力。但在考虑成本的同时,政府和企业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公益,不能抓了“经济”丢了“文化”。

  民俗专家胡小伟认为,“在古代,违反行业道德的商人会被罚演关公戏,为的是在商界弘扬关公的信与义,而我们今天有些庙会太强调‘商业’了,吸金再多,却没有保存和传达更多的文化价值。”

  “年夜饭”预定火爆 “年午饭”行情见长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除夕这一天的全家聚餐,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古代,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可见其重要性。按照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吃食通常有馄饨、饺子、长面、元宵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生活在都市居民选择在饭店全家聚餐。提前在饭店预订年夜饭,年节期间一家老少去饭店团聚,花上几百甚至几千元,已经并不稀罕。现在城市大中饭店、商场、超市过年不关张,正是适应了人们这种生活理念和风气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城市商业经济的黄金时段。

  据媒体报道,不少餐厅的“年夜饭”在春节前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就已经被预定满了。“年夜饭”的火爆同时还带火了“年午饭”的行情。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