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旅游演艺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然而在旅游演艺看似繁华之下,是否真正红火?近日笔者对陕西旅游演艺市场进行了调查。
仿唐歌舞就像街头
随处可见的兵马俑
自陕西省歌舞剧院1982年9月推出了第一台《仿唐乐舞》以来,该演出曾出访过40多个国家,接待过数以百计的国家首脑、政府要员和国外游客。从1988年驻场唐乐宫并推出“穿唐装、观唐戏、品唐餐”后,《仿唐乐舞》已演了20多年。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仿唐乐舞》是否依旧光鲜?在调查中,笔者听到对陕西旅游演艺现状频率最高的概括是:惨淡经营,裹足不前,缺乏创新。尽管一些演出单位出于保护自己,不愿意过多诉及目前的困境,有些甚至说演出很好,讳疾忌医的心态却无法掩饰以《仿唐乐舞》为主的旅游演艺遭遇的尴尬事实。
不良竞争、观众稀少、资金回笼不畅、产业链衔接不顺等问题困扰着陕西旅游演艺单位。据业内人士透露,在一些以演艺来拓展旅游市场的景区内,旅游演艺收入占整个旅游业收入不到1/5。但剧场建设、剧目排练的投资却都是大手笔,动辄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演出阵容和服装也都富贵华丽,投入与产出比异常悬殊。
尽管陕西旅游演艺业有些低迷,但是演艺剧场建设与发展的态势不减,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陕西旅游演艺的黄金时段远未到来,为了迎接旅游演艺黄金季节,必须提前布局。
面对陕西旅游演艺的现状,陕西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刘庆说,演出内容单一化是陕西旅游演艺业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以《仿唐乐舞》为蓝本,原来的一家演出很快就演变成了许多家演出,仿唐歌舞就像街头随处可见的仿兵马俑一样,处处与游客碰头了。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值得去挖掘、去展示。但如今,《仿唐乐舞》、《大唐赋》、《梦回大唐》、《长恨歌》全都挤在唐文化上,唯一一台展示周文化的《周颂》却由于与宝鸡旅游市场结合不够紧密、定位不准等,受艺术水准和演出队伍的限制,目前还没有能够拥有长期上演的市场能力。
有观众才有市场,观众多了市场才能火起来。陕西知名编剧冀福记分析说,陕西省旅游演艺的观众定位主要是外宾,国内游客被当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群体。然而据统计,来陕西旅游的游客中,国内游客占了绝大多数,而国外游客不到1/10,将少数当成多数来重视,造成了陕西旅游演出市场的冷清。
陕西省歌舞剧院音乐舞蹈团相关负责人也认为,客源不足是造成陕西旅游演艺事业“火”不起来的重要原因。虽说陕西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在3000万以上,但是看演出的人并不是很多,陕西旅游演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陷入同质化的恶斗中,市场营销最常用的就是靠回扣导游将游客带来,或者承接一些政府的接待任务,演艺并没有成为游客争相观看的节目。
如何打破旅游演艺僵局
旅游演出须常看常新,而陕西旅游演出最大的弊端在于抄袭和模仿,内容、形式、规模、演出水平、接待规格等大同小异,缺少对市场的调查和细分,要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创新。西北大学教授李刚点破了陕西旅游演艺的病症所在。在陕西如此璀璨的资源禀赋中,如何整合旅游文化资源,确立产业发展的“引爆点”,已成业内人士必须思考的问题。
旅游产业要想深度开发,就必须与文化充分融合。陕西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十三朝帝都辉煌、陕北高原风情、延安红色精神、关中平原特色民俗、陕南秀山绿水,个个都可以将其与旅游有机结合。然而,到现在为止陕西还没有一台可以彰显其厚重文化的标志性演出产品。
许多专家提出旅游演艺要想打破僵局,根本还在于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陕西旅游资源遍布全省,统计数据却表示,来陕西旅游的游客七成只游西安。陕西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此外,陕西旅游资源开发中只注重硬件建设,铺摊子上规模的力度和广度远远大于对软件建设和文化内涵的开发挖掘,往往忽略了旅游灵魂——文化的塑造与引入,成为陕西旅游发展与资源不适应的原因之一。
虽然陕西旅游演艺靠着《仿唐乐舞》的金字招牌一度徘徊,但陕西旅游演艺事业借着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也开始了求变求新的历程。据悉,陕西已经开始着手筹划建设文艺路演艺一条街,投资100亿元,将其建成集演出、旅游与文化创意为一体的陕西“百老汇”。它将以演出为主营业务,以剧目为核心,延伸产品开发,丰富陕西旅游演出品牌及内涵,着力打造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演艺街。
秦 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