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名伶故居改建绿地 学者急呼“不能都拆”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粤剧名伶故居改建绿地 学者急呼“不能都拆”
2010年02月01日 13:39 来源:南方网-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粤剧名伶张活游的故居即将被推倒拆除。原址将复建新的西关大屋或改造成绿地。据恩宁路拆迁规划,这栋位于十六甫西二巷,尚完好无缺的两层半小洋楼难以幸存。中山大学教授李以庄为此致信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要保的不是一个张活游!”

  据八和会馆连同荔湾区档案局、文化局等单位耗时八年的调研,恩宁路、多宝路、逢源路、宝华路一带有上百间粤剧名伶的故居。随着城市改造的提速,大量未开发的伶人故居逐渐遭破坏。现存的张活游故居和芳艳芬旧居最为完整。

  名伶故居安好推倒改建绿地

  张活游是从八和会馆走出的正印小生。他曾在香港拍戏230多部,并创下过东南亚的票房纪录。其子楚原是香港名导“白头佬”,曾执导《爱奴》和《七十二家房客》。

  张氏父子的故居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张活游定居香港后,小洋楼交由女婿叶兆栢居住代管。张活游乔迁新居时搬入的整套昆甸木家具、进口的鳞皮玻璃、昂贵的柚木地板……均一一保留,装修风格一如往昔。文物保护专家、岭南建筑研究所主任汤国华曾两次造访。他现场就鉴定:这栋房子不是危房,“还能用上30 年!”然而,1月21日,荔湾区国土房管局一纸公告,将这栋房子“代管”。据规划图公示:张活游故居将推倒,原地复建新的西关大屋,或改造成一片绿地。

  故人已逝空余楼旧宅拆迁难留

  拆迁面积达到11.3万㎡的恩宁路地区,散落着大量的粤剧伶人故居。祖孙四代居住在此的潘元石曾与名伶为邻。潘家门前西边,汇源桥脚4号曾是名丑生陆云飞的私人别墅;潘家东边的吉祥坊2号,则先后住过何非凡和红线女;再往前走几步,吉祥坊26号,曾是蟾宫女和少昆仑夫妇的居所。

  蟾宫女的故宅是两层半的青砖房,现仍有人居住;何非凡和红线女先后住过的老房子已清空,门窗全失;名丑生陆云飞的别墅,则只剩下半米高的残垣断壁。据潘元石说,上个世纪50年代,陆家两层半高的小洋楼还矗立着。陆云飞离世后,房子曾空置多年,发霉腐烂,几年前就全被推倒重建。后恩宁路连片规划拆迁,新房子也被推倒。

  耗时八年调研故居仅留三处

  2001年起,八和会馆连同荔湾区档案局、文化局等单位对恩宁路及其附近街区散布的粤剧名伶故居展开调研。八和会馆名誉会长崔颂明最先挖掘发现了李海泉的故宅,并促成对李小龙祖居的开发和保护。历时八年的调研报告粗略估计,恩宁路、多宝路、逢源路、宝华路一带有上百间粤剧名伶的故居。“花旦王”千里驹住多宝路;靓少佳、郎筠玉伉俪住昌华新街;芳艳芬住蓬莱路;红线女住吉祥坊;“荆轲”罗品超住在龙津西路,走到“秦始皇”少昆仑家斟戏,只要10分钟……

  但目前规划仅保留开发三处名人故宅:八和会馆、鑾舆堂与李小龙祖居。“如何显现这种故居群态?”崔颂明一脸惋惜。

  致信朱小丹:“拆一间就少一间”

  中山大学教授李以庄研究香港电影数十载。听闻张活游故居即将拆除的消息,性格秉直的他致信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要保的不是一个张活游!”他呼吁:如果能以八和会馆为中心,利用周边的旧居串起一个粤剧文化带,才是广州老西关作为“粤剧曲艺之乡”的“靓名片”。“拆一间就少一间!”

  崔颂明扼腕叹息:全国360多种戏曲,就只有粤剧保留了唯一的戏曲会馆八和会馆。粤剧伶人又以此为中心,在周边聚居成片,更是“独此一处”!“不是要全部保留,但能保留的都要尽量保留”,他说,随着城市改造的提速,大量未开发的伶人故居逐渐遭破坏。现存的张活游故居和芳艳芬旧居最为完整。伶人故居群的保护和开发仍在等待政府的统筹和实际行动。

  -史海钩沉

  抗战胜利后群星耀八和

  据介绍,恩宁路一带“群星耀八和”的兴盛局面发生在抗战胜利以后。流离海外的粤剧伶人陆续返回广州,相聚八和。当时的八和会馆重新发起会员登记,最高纪录就有3000多人,相当现在人数的两倍。伶人在八和会馆周边置产的风气也随之兴盛。

  “八和会馆就像一个蟹壳,旁边的伶人故居就像是蟹爪……”张活游的女婿叶兆栢比喻生动。

  -相关新闻

  省港澳“花旦王”旧居改建纪念馆

  本报讯 曾任荔湾区三届政协委员,崔颂明多次建议政府保留张活游故居,但未得到肯定的答复。眼下,更是落得将被推倒的命运。幸运的是位于蓬莱路上的芳艳芬旧居,未纳入拆迁范围,现属私人房产。崔颂明称,八和会馆计划自掏腰包进行保护开发。据介绍,这位于上世纪50年代红遍省港澳的“花旦王”,挣下的第一桶金就购下这栋小洋楼,定居香港后转赠友人。八和会馆将购下此处房产,建成粤剧伶人的“群芳纪念馆”。

  -市民记忆

  外婆送她豉油鸡 我跟外婆去看戏

  上世纪50年代,当红花旦蟾宫女和扮相“秦始皇”的少昆仑名噪一时。潘元石的外婆与蟾宫女是“世交”。偶尔做上一次拿手的豉油鸡,还要让蟾宫女先品尝。在物质稀缺的年代,那可是过年才能享受的“厚待”。而潘家也因此享受特殊“待遇”:每次大戏开场,潘元石和外婆就能跟着蟾宫女走进百米开外的平安大戏院免费看戏,而且是嘉宾上座。跟着蟾宫女进场,“就像谭咏麟请李克勤听演唱会”。

  本报记者 陈淑仪 刘雪 冯宇锋 实习生 陈文才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