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敦煌文物保护二十载:合作还将继续下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美敦煌文物保护二十载:合作还将继续下去
2010年02月01日 12:2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美敦煌文物保护二十载

  在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研究中,中美两国学者成了分不开的“伙伴”,他们的合作持续了20年,而且还将继续下去

  在莫高窟狭窄的栈道和昏暗的洞窟里,经常会看到一个高鼻梁蓝眼睛的美国人,他的名字叫内维尔·阿根纽,从1988年起,他每年都会来敦煌几趟。

  “1988年,我第一次来中国考察项目,就到了敦煌,1999年,敦煌保护研究项目启动后,每年我都会来两三次,每次大概都工作上一个月时间。”内维尔·阿根纽说。

  内维尔·阿根纽是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首席项目专家,头发花白且已秃顶的他,已经71岁。在莫高窟,很少有人称他“阿根纽博士”,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阿”。

  尽管在莫高窟工作了很长时间,内维尔·阿根纽的中文还是不怎么好,但他对一个人的称呼,却说得很流利:“老太太”。

  被“老阿”称为“老太太”的是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1938年出生的她,与内维尔·阿根纽同岁,她也直呼他“老阿”。

  “莫高窟的保护不仅仅是加固、维修,它涉及文物本体、赋存环境等方方面面,很复杂,国际前沿的保护理念和先进技术,都要不断学习和吸收。”樊锦诗说。

  “莫高窟的保护非常具有挑战性,不光它的历史和美丽吸引着我们,而且这里的气候环境非常恶劣,需要更高的科技手段来保护它。”内维尔·阿根纽说。

  为了人类共同的遗产,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线搭桥,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1989年敦煌研究院和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走到了一起,“老阿”和“老太太”也成了合作中分不开的“伙伴”。

  以时间为序,在过去20年里,敦煌研究院和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走过了三个时段。先是1989年至1997年间,在莫高窟,双方先后开展了环境监测,壁画、彩塑的颜色监测,莫高窟窟顶流沙治理研究,石窟崖壁裂隙位移的观测研究,薄顶洞窟的加固方法及其材料的研究等一系列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为后来的莫高窟遗产管理监测、洞窟窟顶治沙等取得的多项成果奠定了基础。”樊锦诗说。

  1997年至2003年,以莫高窟第八十五窟为范例,双方开展了莫高窟壁画保护研究。通过双方专家持续科学、详细的研究,解决了长期困扰莫高窟85窟空鼓、酥碱病害壁画的修复问题。

  “莫高窟85窟的壁画保护修复,是严格按照《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原则和程序开展的,开创了中国壁画保护科学化、规范化的先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樊锦诗说。

  从2003年至今,是双方开展合作的第三个阶段,主要集中在遗产地保护管理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其中,双方开展的莫高窟洞窟游客承载量研究第一次通过科学手段,掌握了莫高窟日接待游客参观承载量,为莫高窟有效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提供了科学数据。

  在这一阶段,敦煌研究院除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直接合作外,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伦敦大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等也参与到了敦煌遗产的保护管理和人才培养中。其中,联合编制《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共同培养壁画保护研究方面高级专业人才等,就是主要合作成果。

  2009年国庆前夕,国家文物局、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中美敦煌文物保护20周年纪念活动,双方的成功合作得到高度评价。

  “这一合作在中国文物保护领域是一个表率,在世界上也是一个典范,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很大影响。”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说。

  “我们两个老虎在一起经常吵架,然后就快乐聊天、继续合作。”按中国的属相,1938年生的樊锦诗和内维尔·阿根纽都属虎,这两个以“老阿”和“老太太”称呼对方的老人,在不断合作中达成了理解与信任,结下了深厚友谊。

  对于在敦煌的合作,内维尔·阿根纽自己也打了高分:“这是盖蒂保护研究所在中国开展的第一个合作项目,也是所有合作项目中最成功的一个,完全可以作为其他国际合作项目的样板。”

  敦煌研究院与盖蒂保护研究所还在继续合作的项目,包括莫高窟游客承载量与游客管理进一步研究、壁画保护研究方面高级专业人才培养、莫高窟壁画中有机颜料(染料)的分析、洞窟照明设计研究等。

  “保护过去,就是开创未来,这是一项继往开来的事业,敦煌文物保护研究值得我们继续努力。”对于未来的合作,内维尔·阿根纽充满了信心。

  在他看来,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过去,更开启着美好未来,他愿意为之付出。□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艳明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