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一柱”怎么“被改名”了呢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南天一柱”怎么“被改名”了呢
2010年02月01日 11:11 来源:福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资料图:近日,张家界南天一柱(即乾坤柱)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袁家界景区管委会主任宋志光解释此举顺应了景区原住居民和广大游客的心声,绝对不是“崇洋媚外”。 中新社发 易胜武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年终岁首,卡梅隆导演花十多年心血打造的《阿凡达》火了,炙手可热的票房、电影院里一票难求的局面,再次让人领略到了现代电影制作技术和西方商业电影大制作的魅力,一场视觉盛宴带给人们的确实是享受。

  然而,《阿凡达》火着火着就让国内个别地方也起了“虚火”:报载,1月25日,号称电影中“悬浮山”原型的张家界“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正式更名为《阿凡达》中的“哈利路亚山”,一部美国大片会改变与美国相距甚远的中国一座山已沿用了很多年的名字,这恐怕是卡梅隆这位大牌国际导演最意外的收获吧?

  平心而论,《阿凡达》名气确实很大,但是否大到足以改变张家界这一世界自然遗产景区内一座山的名字,则有待商榷。也许改名的初衷是为了像“傍大款”一样傍一下《阿凡达》这个名牌,利用这种炒作赚取更大的商业利润,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话说过来,名气大就一定要刻意改变些什么好跟着它打点“秋风”吗?名气大的东西多着呢,你跟得过来吗?而且,张家界本身已经是世界自然遗产,若干年之后,当《阿凡达》尘埃落定,落寞地躺在世界电影史的教科书里之时,今天的改名之举在那时恐怕只能被人看做是弄巧成拙,一部“只领风骚两三年”的电影PK隽永的世界自然遗产,孰轻孰重,这个问题还有争论的必要吗?

  而就深层次说,从“乾坤柱”到“哈利路亚山”的转变,折射出的是有关人士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不自信。“乾坤柱”这个沿用已久的名字反映了国人对奇山异水的独特感知,包含着中国朴素的传统哲学思想,积淀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好端端的一座中国山非要傍上“洋名牌”才能更出名?非得“言必称希腊”才能显示出有文化?改名之举本身就包含着对本土文化的不自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自己都不相信凭“乾坤柱”这个名字能走向世界,外人能信吗?更何况“哈利路亚山”这名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或多或少带着一些“崇洋”的意味。

  说到“崇洋”,突然想起了张家界景区管委会有关人士对改名的见解:“南天一柱”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绝对不是“崇洋媚外”,“只是顺应了景区土著居民和广大游客的心声”。“景区土著居民”的心声究竟如何不得而知,权当是“顺应”吧,但各大论坛上网民9成以上的反对声音恐怕与“顺应”二字没什么瓜葛吧?反倒是让人不自觉地想起了时下网络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被代表”。给自己的孩子改个名字还得经过公安机关批准且得经过不少程序,属于全世界人民遗产一部分的一座山怎么说改名就改了呢?

  记得前几年到张家界旅游时,当地导游介绍说,辅佐刘邦成就霸业的西汉著名谋臣张良死后就葬在张家界,具体地点则“云深不知处”,民间说法大概就在某个刀削般壁立的孤峰顶上,以今观之大抵也就是“哈利路亚山”的邻居。若留侯泉下有知,某天在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地方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身边的熟稔已久的邻居无端起了个“洋名”,会否发出“今夕何夕”甚至是不是到了国外的感慨,恐怕也只有他老人家自己知道了。

  张杰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