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纵论“孔子热”:儒家文化的人文关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家纵论“孔子热”:儒家文化的人文关怀
2010年02月01日 10:3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儒家文化的人文关怀

  ——专家纵论“孔子热”

  2560年前的孔子肯定不会想到,自己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之际,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大众明星”。走进各大院线,《孔子》是主打影片,而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各种不同版本的《孔子》放在了显眼的位置。佛山电视台投拍的电视剧版《孔子》尚未拍摄完成便赚足了眼球,湖南卫视组拍的电视剧《孔子春秋》也备受关注。此外,舞剧版《孔子》已在山东曲阜上演,多部门联合制作的动画版《孔子》则正在央视热播。

  从电影开始发动,各种大众文艺形式都在打算着做孔子的文章。大众媒体强大的影响力自不待言,于是孔子热便“顺理成章”地升温了。

  从“人”的角度诠释孔子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过去我们与孔子的“接触”主要是通过儒家经典,通过他的思想来实现的,把孔子作为一个人物展现其生平,此前并不多,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力。这次从电影开始大张旗鼓地发掘作为“人”的孔子,虽然吸引人,但困难不少。首先是孔子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不能随意对待,如何能把握准确?其次如何通过孔子的生平来体现其思想也颇值得琢磨。

  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用传记的形式来展现历史人物,尤其是孔子这样的人物,本身就有两个难点,第一是怕戏说,用现代的想象随意装扮万世师表的孔子,这肯定是不能为国人所接受的,另外一个便是怕说教,人物的生平是生动的,如果用刻板的说教方式来体现,则使人觉得无法接近,尤其是当下的年轻人。

  根据电影导演胡玫以及《孔子》一书作者何燕江的介绍,近10年来,学术界对孔子的研究有深入的进展,对孔子的生平事迹和历史活动,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他们一直关注这个主题。剧本以及书籍都取材于《史记·孔子世家》、《论语》以及战国秦汉时代所流传的孔子传说事迹,大的事件基本上有出处,事件年代根据《孔子年谱》。

  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影片座谈会上,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北大哲学系教授汤一介先生认为影片选取的每个场景都非常有气势,并较为巧妙地在各大场景中穿插进了孔子的重要思想。尤为可贵的是,影片对于孔子的“礼”给予了很高的重视,这是为许多现在写孔子、说孔子甚至研究孔子的人所忽视的重要内容。影片中各色青铜礼器与庄重礼节紧密结合,每个细节都渗透着礼乐文明的庄严肃穆。

  真实?还原?

  文艺与学术的距离

  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书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各家都打着一个共同的标语:“还原真实的孔子”。虽然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并且极具吸引力,但其所承载的意义却不简单。对于孔子这样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在各种大众文艺形式纷纷进行诠释的时候,如何看待孔子是不可回避的,而这绝不仅限于文艺形式的范畴。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桂钿说,孔子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个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派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他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形象代表。怎么看孔子?本来就是相当复杂的问题。在汉代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当政者独尊儒术,奉孔子为大圣人,于是就有人将孔子神化,说他“前知千岁,后知万世”“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王充提出许多实例进行辩驳。说明孔子是圣人,不是神。感官与常人一样,只是思维灵活一点,想得深刻一点,但不是神,他也有许多不知道的。

  周桂钿教授认为,经过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判,再到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四旧”,批林批孔,批儒评法,将孔子儒学全面否定。将近一个世纪整个民族差不多都在批孔批儒的文化氛围中度过,影响了几代人。对80后、90后涉世不深的青年来说,有莫大的影响。现在如何看孔子,就形成更加复杂的情况。

  两千多年来,孔子经历了天上地下截然不同的待遇,对于大众来说,他们需要可靠的东西,否则容易走入功利和错误的轨道。正如国学大师张岱年所说,盲目批判或盲目崇拜孔子的时代都过去了,现在是科学研究孔子的时代。

  要洗礼,更要根底

  电影中一些演员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说,整个拍戏过程就像经历了一次儒家文化的洗礼,对过去的很多话语有了更深的理解。把电影形容为朝圣之旅,并希望观众也完成自己的一次朝圣之旅。

  在网上,很多网友也纷纷发表议论:《孔子》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国至真至纯的儒家底蕴,孔子的儒家精神对于我们现代人和社会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而对于是否会推荐给朋友,很多人都选择了肯定的答案,并认为观看影片应先储备充足的历史知识,保持客观的心态。

  从提升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角度来看,弘扬孔子生平中追求光明、正义,不畏强权,与分裂势力斗争的精神;好学不倦,诲人不倦,追求仁善的人道精神;热爱生命和自然,向往建立一个理想主义的和谐社会的精神,无疑是有好处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事实,那便是孔子正作为一个文化产品被消费。由于文化产业的推波助澜,各种项目纷纷上马,在电影的蝴蝶效应下,都想搭上这趟孔子顺风车,其利益驱动显而易见。从一年多前围绕电影的争议开始,到现在不下十余种书籍准备出版,再到名目繁多的各种项目,孔子热颇有炒作之嫌,多少有些盲目性。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之前在谈国学热时曾说到,《百家讲坛》、《论语心得》等掀起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热情的氛围,其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更重要的是在热度起来之后,如何用扎实的东西来进行稳固,从而达到真正的热。由此看来,与国学热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孔子热也是如此,如果只是表面上热热闹闹影响广泛,实际上流于形式和皮毛,充斥了大量的炒作与泡沫,缺乏扎实的根底和真正的深入人心,是无法真正发热的。

  谢颖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