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娱乐和消费孔子?
“尊孔时代全民癫狂”,“商业利益驱动者:搭上孔子顺风车”,“2010年《孔子》大热”……这些文化报道、评论,可说是概括了眼下一浪高过一浪的由影片《孔子》的上映引发的新的一轮“孔子热”中娱乐化、消费化现象。
有历史学者曾指出,在对待历史人物的态度中,存在这样的一些研究、评价的倾向和现象:它们对历史、对历史人物的研究、评价,不是获得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的客观真理,获得历史的新知,达到对历史、对历史人物综合的直观,而是错误地功利化地对待历史人物、对待历史。
这种情况,这种娱乐化、消费化乃至工具化对待历史人物的态度,就存在于眼下的“孔子热”中,发生在历史研究中、文化中、娱乐中的孔子身上。
早在1935年,鲁迅先生曾在《孔夫子在现代中国》一文中提到,“孔夫子做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由今而观,这句话可谓意味深长。孔子正在成为当下影视市场的“新宠”:胡玫导演的电影版《孔子》已在全国上映,佛山电视台投拍的电视剧版《孔子》只在拍摄中便赚足了眼球,湖南卫视组拍的电视剧《孔子春秋》也倍受关注,多部门联合制作的动画版《孔子》则正在央视热播,难怪有文化评论说,如今的孔子俨然成了“影视红星”。
“子见南子”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历史典故,但历史上对此事的记载却只有四个字——“子见南子”,电影《孔子》中没有放过这个被司马迁也称为“暧昧”事件的描写,在宣传中便有这样的介绍,孔子“又懂武功、又会谈情”,他与“美而淫”的卫灵公夫人南子的相见,披以“绯闻”色彩,在官网上这“绯闻”被列为该剧的“看点三”。此外,湖南卫视组拍的《孔子春秋》,在孔子初恋情人“小姜”一角上做起了宣传文章。与电影同步面市的新书《孔子》,对“圣人的绯闻”则有更详尽的描写……在“娱乐主宰一切”的思维模式中,历史人物似乎都注定难逃被娱乐化、被消费化的命运。
无论影视,还是图书,其娱乐性、商业性,带着的时尚色彩,制作的标准化,满足大众的流行欣赏趣味的目的,所遵循的获得利润的价值标准,使当下与孔子有关的一切文化作品,完全具备了文化工业消费品的鲜明特征。当电影委身资本,所务而为票房,观影人耗在银幕前的两个小时,便是在消费这样一种工业产品,这样,国人又怎能在这个娱乐化、消费化的“孔子”形象身上,获得普扬儒教或者公益的目的教育,以及历史的新知、历史的真理,进而达到一种对历史、对历史人物的判断和认知高度呢?
杜浩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