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过电影《阿凡达》的观众,都对影片中美轮美奂的哈利路亚山印象深刻,不过,要把自家的一座山头命名为哈利路亚山,恐怕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1月25日,湖南张家界景区对外宣布,把景区内的乾坤柱正式更名为哈利路亚山。消息一传出,就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争议。
据张家界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乾坤柱为张家界三千奇峰中的一座,位于袁家界景区南端,海拔1074米,山体垂直高度约150米,顶部植被郁郁葱葱,峰体造型奇特,垂直节理切割明显,仿若刀劈斧削般,有顶天立地之势,故名乾坤柱。2008年12月,好莱坞摄影师汉森在张家界进行了为期4天的外景拍摄,其拍摄的大量图片后来成为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各种造型的元素,其中,乾坤柱被认为是悬浮山哈利路亚山的原型。
更名是为了走向世界?
某网站发起了一个关于张家界乾坤柱更名为哈利路亚山是否合适的投票,截至记者发稿时,有6万余名网友参与,其中有超过89%的网友认为“不妥,更名丢掉了中国文化元素,是拜金主义,崇洋媚外”,只有不到10%的网友认为“合适,借助电影提高知名度,促进旅游业”。
“乾坤柱是一个很有想象力和诗意的名字,而且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可以设一标牌或在景点介绍资料中说明是《阿凡达》哈利路亚山原型地,根本没必要改名。”一位网友表示。更有网友戏言:张家界应该也改名,叫“潘多拉星球”,或者就叫“阿凡达”。
针对外界这些质疑,袁家界管委会主任宋志光表示,将乾坤柱更名为哈利路亚山,并非是抛弃了乾坤柱这一叫法,而是多了一种称谓,而且张家界有3000来座山峰,真正有名字的仅仅100多座,乾坤柱也是以前村民取的名字。他表示,把乾坤柱改名为哈利路亚山并不是崇洋媚外,“只是顺应了景区土著居民和广大游客的心声,并向外界传递一个重要信息:张家界不仅属于中国,正在走向世界。”
改名源于利益冲动
《张家界日报》近日刊发报道称,“《阿凡达》在全球热播后,海内外亿万观众更是对哈利路亚山原型地张家界心向神往。”“随着《阿凡达》影片的热播,张家界已做好充分准备,欢迎海内外朋友来张家界走进哈利路亚山,寻找真实的‘潘多拉’世界。”两句话充分表露了这次改名行动的意图:更好地向外界特别是国外推介张家界旅游,吸引游客。
实际上,张家界乾坤柱改名并不是独立现象。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地区和风景区纷纷改名,比如此前江苏省苏州市西山镇改名金庭镇,河南石人山风景区改名尧山风景区等,都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面对这样的改名热潮,专家表示了担忧:改名冲动的背后,往往有着强烈的利益诉求。“为了推销旅游而改名,无疑是短视的行为。”一个地名,无论是赫赫有名还是默默无闻,都是长时间积淀的结果。如果仅图眼前的名山效应、名景效应和轰动效应,恐怕是热闹一时,损失长远。《阿凡达》虽有一时的眼球效应,但终究是一部电影,过不了多久就会退热,到时还有多少人冲着哈利路亚山而去?
一位网友质问说,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变化之快难以想象,10年甚至5年后,拍出的影片可能更“阿凡达”,试问,是不是我们为了赶潮流那时再改个名字?假设100年后,我们的子孙问我们那个柱子为什么叫“阿凡达”的时候,我们怎么说?那时再看《阿凡达》的科技水平可能太小儿科了,我们又怎么解释?
改名割裂文化延续性
专家表示,乾坤柱的改名,除了表现出相关部门的急功近利外,还透露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一方面,盲目改名造成了对文化延续性的割裂。一个地名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已深入人心,由民众代代口耳相传下来,这样的地名已经超越了名字本身的含义,承载了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如果单纯从经济角度出发,依靠行政命令强行改名,将历史沿革一刀两断,最终受损害的往往是文化和历史。像黄山市的改名就是一个不太成功的例子。自从徽州改名黄山,赫赫有名的徽州文化就没了地名载体,而知道徽州这个地名的人少了,徽州文化的影响力显然就会受到削弱。
另一方面,改名行为也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和心理上的不自信,以及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张家界的乾坤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正是因为它富有中国文化特色。如果改成了洋名,势必在失去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失去吸引力。“张家界是中国的张家界,这么有名的一个旅游胜地,居然为了一部电影就改了个洋名,简直是自贬身价。”一位网友说。
本报记者 刘修兵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