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见南子”太挑逗,颜回的死法违背其思想,孔子对弟子的称谓不统一……郭齐勇教授虽然以很宽容的心态,表示“艺术家的创作可以理解”,但对片中这些“虫”,还是忍不住表示,“有点过”。有趣的是,对有的情节,孙君恒教授却表示,这些再创作有一定道理。
“子见南子”很挑逗
【专家观点】不好接受VS合理想像
这很明显是艺术创作,有点过,不太好接受。子见南子,《论语》、《史记》都有记载,确实见过。怎么见的言之不详,肯定也不是片中这个见法。这番对话不合于礼,挑逗很明显,但南子不会这么说,孔子也不会这么去想。
南子只是卫灵公的宠姬,她体会不了孔子的境界。孔子见南子是为了推行自己的理想,不是有什么情感成分,也不会抱有希望,指望南子是自己的知音。
——郭齐勇
这个处理还比较好。它增加了电影的可观赏性,也是春秋战国时社会纷争、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的体现。
这段对话不见于任何史书,经过这种艺术化处理,也算顺理成章。南子原是宋国贵族之女,与宋国公子有染,后来嫁到卫国,她的性格特征必然有此反映。
南子本来也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孔子当时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子指的可能就是南子,不是指一般的女性。所以孔子不是歧视女性,而是对这种女人有意见。
——孙君恒
【专家观点】不符人物个性VS服从剧情需要
可以肯定的是,颜回是回到鲁国以后死的,而非死在周游列国期间。安排他为救书简而死,剧情上是显得激烈了,但不符合颜回的个性。
颜回是个平凡而高洁的人物,不自我夸耀,安贫乐道,是个有宁静气质的人。甚至有人认为,庄子学派其实是出于颜回。颜子代表的是生命体悟性很强的思想方式,读书是用来陶冶心性的,不会把书看得很重,而会把书中义理看得很重。而且书他们都记得,可以再写,怎么可能为救书而牺牲人?
——郭齐勇
这显然是经过想像加工的。历史记载,颜回不是死于冰窟,而是死在家乡曲阜,死因也不是为了抢救书简。但现在的情节也可以理解,体现出了教育家的门徒对书的热爱、对老师的尊敬和效法,想传承文脉。典籍在古代是很高贵的体现。
——孙君恒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