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仁尼琴截然不同的另一面:仁慈、宽宏的爱家男人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和第二任太太娜塔利娅·索尔仁尼琴娜生了三个儿子:叶尔莫莱、伊格纳特和斯捷潘。大儿子叶尔莫莱是个汉学家,二儿子伊格纳特是很有成就的钢琴演奏家和指挥家,已经可以与马林斯基剧院艺术总监、无所不能的捷吉耶夫共享指挥台。
伊格纳特·亚历山大罗维奇·索尔仁尼琴日前在纽约接受了《泰晤士报》的专访,忆及父亲,他描绘出一幅与公众印象截然不同的索尔仁尼琴画像。
在他的记忆中,索尔仁尼琴是个仁慈、宽宏的爱家男人,而远非世界所知的那个愤怒的异见者。
“成见认为,索尔仁尼琴眼里揉不得沙子,不管什么事,对他来说非黑即白,嗨,真是胡说。”伊格纳特说。
索尔仁尼琴在美国养大三个儿子,把自己看不上美国文化,一心向往俄罗斯精神更加强大的信念放在一边,鼓励他们好好学英语,送他们上当地的学校,任由他们自行成长。
“如果这跟他在西方的形象不符,那我们要在这儿说句实在的,那种形象大错特错了。他们混淆了我父亲对工作的重视,以为他对自己也同样重视。可他是个极其谦卑的人。”伊格纳特说。他认为,父亲之所以被视为“受苦受难的愤怒先知”,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因为索尔仁尼琴那种尖锐的政治语言,无法相容于典型的西方对话方式。
1978年6月8日,索尔仁尼琴在美国发表了谴责西方文化的著名的哈佛演讲。在这篇轰动一时的讲话中,他将美国称为精神上的矮子,沉于庸俗唯物主义,只知享受,目光短浅,缺乏毅力,没有追求。他通过翻译,用俄语大声宣布,美国人是一群懦夫,几乎没人愿意为了理想去死。他既抨击福特政府的越南政策软弱,也批评美国的乡村歌曲俗不可耐,而美国新闻界无法无天,肆意践踏个人隐私。
在美国,索尔仁尼琴大多数时间远离公众。伊格纳特说,父亲这么做有其文学上的原因,那时他正在争分夺秒地写作《红轮》,“这种选择不是出于‘我不想让人看见’的问题。我对此非常肯定。”
2008年8月3日,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在莫斯科去世,享年89岁。
记者康慨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