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岸故宫的监制下,以“同根的文明”为主题的系列两岸故宫藏珍高仿品,将作为特许商品“合璧”亮相今年上海世博会。在昨天举行的首发式上,首先展示了以两岸故宫代表性藏品为题材制作的“双清汇流”、“三希聚首”、“珠椟合璧”。虽然这是一次借助高科技呈现的两岸文物的“聚首”,但却深深体现出两岸故宫人对未来的期待。
据介绍,“双清汇流”是将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张择端本《清明上河图》和现藏台北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同期推出。前者是以传统中国画技法翔实描绘十二世纪中国城市的繁盛,海内外声名卓著;后者为清乾隆年间宫廷画师遵皇命糅合西洋画法,全景展现明清盛世城市勃勃生机,色彩艳丽,遵古出新。体现“三希聚首”的是历经磨难、分存两岸的乾隆珍爱“三希”——跨越时空阻隔,借助上海世博会原版重现。其中“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现藏台北、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现藏故宫博物院。而《怀素自叙帖》独具“珠椟合璧”的涵义,当年因日军侵略,故宫文物管理人员曾以为暂避一时战火就会平息,只带走了帖册,留下了珍稀木材制作的椟匣;孰料此一分离竟至六十载,现帖藏台北、盒藏故宫博物院。此次是将依原版资料制作的帖册置于依原样制作的椟匣中,从而实现了“珠椟合璧”。
原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庄严之子庄灵也亲临现场。讲起自己与南迁文物“一起流浪”的故事,已经白发苍苍的庄灵依旧十分动容。“我还没出生前,父亲就护送着在伦敦展出过的国宝,装在八十只黑色铁皮箱中,从上海辗转南京、武汉、湖南、贵州……特别是父亲讲到当南迁的故宫文物运达长沙时,被存放在了当时的湖南大学图书馆里。这些文物经过押运人员的仔细勘察后本有在那里长期存放的打算,可后来发现长沙局势不对,便决定迅速转移。谁能想到,就在刚刚文物迁走几天后,长沙遭到日军轰炸,整个图书馆被夷为平地。于是,我从小印象最深的就是‘文物有灵’。”
庄灵告诉记者,作为书法家的父亲最大的遗憾,就是有生之年无法看到“三希”聚首。他透露,当年藏有“两希”——王珣《伯远帖》和王献之《中秋帖》的大收藏家郭先生请父亲和几位故宫同仁在秦老胡同吃火锅,席间拿出这两幅字请大家过目,故宫专家看过后惊讶得说不出话来。“郭先生说自己年事已高,希望身后将这些文物捐献,还说希望庄科长能亲自接受。可没想到,这成为父亲与它们的最后一面。”而今天,在继两岸故宫联手举办了雍正文物大展,两岸故宫文物第一次实现了真正聚首之后,尽管是一次高仿真复制品的重聚,“带给人们的也是高兴和感动,当然还有对未来的想象”。
王岩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