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圆明园究竟该耻辱些什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国人对圆明园究竟该耻辱些什么
2010年01月21日 10:06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北京圆明园 中新社发 李胜利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原题:走出圆明园

  今年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有关的纪念活动正在陆续开场。日前,圆明园赴美国寻找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工作组在成都举办成果发布会,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图片展同日开幕。去年11月份,这个工作组赴美呆了18天,然后拍回来了一堆照片和疑似圆明园文物的线索,也算是成果颇丰,够办一个展览了。

  此次,圆明园海外摸宝行动之所以进展顺利有两个关键原因。首先,这是个“无害”行动,其目的并不是要把流失海外的圆明园文物带回来,不过是搜集圆明园的有关资料,为建立网上的圆明园做准备而已———所谓海外寻宝,倒更像是一次学术研究活动。另外,美国博物馆的开放心态同样至关重要:美国的博物馆大都是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它们把馆藏的文物真正当作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也就没有理由拒绝中国同行们的参观、考察的要求。看来,很多爱国人士此前是多虑了。

  圆明园海外摸宝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离实现追回圆明园流失文物的目标仍然有着很遥远的距离,想来很多国人对此并不满意。通过海外摸宝行动最终或许会掌握大量的资料,并将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数字化的圆明园,然而,考虑到圆明园已经成为国耻的象征,任何非实物性质的圆明园怕是不能真正补偿受辱的民族自尊的。

  圆明园虽然已经被焚150年,但是,按照受辱与补偿的心理逻辑,这桩历史案件并没有完结。我们当然不可能再像当年的英法联军一样以野蛮的行径体会复仇的快感,那么也只有让圆明园文物重新回归,才能真正弥补历史的耻辱吧。

  不过,浓厚的圆明园情结往往让我们沉溺于受害者的悲愤叙事。这种受害者叙事最大的问题在于,往往会把自己归入无辜的阵营,并成为历史事件中的绝对无过错方,进而失去对历史的省察与反思。事实上,圆明园情结本身就是对历史缺乏反思的产物。比如在现有的教科书中,固然承认圆明园被焚是文明的悲剧,但主要价值指向仅仅是对英法联军进行谴责,对这一事件中清政府让小灾变大祸的愚蠢表现却缺乏充分的认识。

  其实在圆明园被烧之前,清政府和英国代表曾经在通州谈判,却在英国使节见皇帝要不要下跪的问题上陷入了僵局。如今看来如此荒唐的细节,在当时却被看做事关大清朝面子的大事。结果,通州谈判破裂,英国代表数十人被清朝扣做人质,押进监狱。大清朝算是暂时为皇帝找回了面子,殊不知英国人却把焚烧圆明园当作了对中国皇帝的惩罚———这个面子一丢150周年,都找不回来。

  就今日部分国人的圆明园情结而言,吾不知和150年前的面子问题有多少本质的区别。或许我们应该再问,国人对圆明园究竟该耻辱些什么?

  □于德清(北京 专栏作家)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