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捐与吻别,两块文化试金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豪捐与吻别,两块文化试金石
2010年01月12日 17:19 来源:新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两个具有“国际影响”的事件颇为引人注目:一件为“豪捐”,耶鲁大学中国留学生张磊为感激母校的培养之恩,承诺捐款八百多万美元,引起了中国网友 “义愤填膺”的人肉搜索,指责他“吃里扒外”甚至是“卖国贼”;一件为“吻别”,中国留学生江海松因与女友机场“吻别”擅闯安全区,导致纽瓦克国际机场关闭6小时,数千乘客重新安检,引起海内外舆论大哗,华人如何真正做到入乡随俗融入主流,如何塑造海外华人形象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从文化角度看这两个热点事件:校友向母校捐款,只要款项正当、程序合理并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愿,那就应该是一段佳话。其实,毕业生向学校捐款,本是欧美高校常见之事,张磊的行为,很符合国外的捐赠传统,名校获得毕业生巨额捐赠,而且没有国别之分,已经是国际惯例。张磊向母校耶鲁大学捐赠,虽然我们一开始在情感上似乎无法接受,但这属于他的个体行为,更是他的自由,爱可以是多元的,爱海外母校与是否爱国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因而,我们没有理由指责他没有捐赠给国内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更没有理由指责他不爱国。事实上,也有很多留学中国的外国学生曾经捐助中国母校,难道,这也说明了他们不爱自己的国家?令人遗憾的是,众多网友不但对这种文化传统显得非常陌生,而且条件反射般地“上纲上线”,一看到“肥水流入外人田”,第一反应就是不满乃至激愤,狭隘的民族主义与莫须有的“爱国主义”一拍即合;反过来,同样是中国留学生,江海松的机场“吻别”可谓“壮举”,虽然也很感人,似乎还带有欧美人在爱情上体现出的激情与浪漫,但这里的问题是,个体的爱情表达怎么能够公然妨碍甚至挑战公共秩序与公共利益呢?截至昨天下午4点左右,新浪网“你如何看中国留学生吻别致美航站楼关闭?”的调查显示:回答“不理解,当事者个人行为妨害公众利益,应予以处罚”的占63.7% ,回答“理解,当事者并无恶意,航站楼关闭也不是其一人之责 ”的占31.2%,回答“不好说”的占5.2%。从这样的调查结果来看,大众对该事件的评价总体来说还比较理性。

  两个事件,是两块文化试金石:随着国际交往的日渐频繁,文化的默契与互动是大势所趋。文化既可以是具体的,外在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内在的。粗略看来,“吻别”事件属于前者,“豪捐”事件属于后者,从两个方向考验着我们对文化的理解能力。对前者,我们比较容易达成共识,事实上,多年来,随着海外华人整体形象讨论的深入开展,很多人已经提高了认识,只是做得还很不够。而对后者,涉及深层的文化传统、文化观念,需要我们开阔视野,扩大心胸,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理解文化共性,从而融入国际主流文化。

  贾梦雨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