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扫黄保护孩子是必须,却远远不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网络扫黄保护孩子是必须,却远远不够
2010年01月11日 10:44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对正在进行的网络扫黄风暴,我举双手表示拥护。为了金钱的贪欲,不惜对未成年人的身心予以戕害,这在道德上需要诅咒,在法律上需要严惩。

  声明之后,我要坦陈我的一个基本意见:以这样的扫黄来保护我们的孩子,是必须的,却又是远远不够的。

  上个世纪80年代,来了一部日本电影《望乡》,其中涉及了妓女卖淫的生活场景。我们的对策又是禁,又是删。我记得巴金老人说了一段极具启迪性的话。原文不在手边,大意却记得很清。他说年轻时在法国留学,经常会路过妓院;然而,有的人进去了,有的人却没有进去。为什么面对这公然的性诱惑,人的反应是不同的呢?

  我想,原因很多,但一个基本原因是对性的认识不同,由此而来的性道德不同,性行为不同。

  性,本身是很普通的常事。恩格斯说,人类社会的延续靠两种生产,一种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二是人类自身的生产,这就涉及到了性生活,及与此相关的爱情、婚姻、家庭。

  当然,这两种生产都有科学的和非科学的、符合人性健康发展和有害于人性发展的区别,和不同的途径。黄色文化就是把性引向非科学的、反人性的一种文化;它把性扭曲化、神秘化、畸形化,从而培养出病态的性心理,放纵的性行为;它通过搅乱人类的性关系,引出搅乱社会环境的结果。而恰是这种文化最具有扩张、泛滥、渗透、再生的能量。单靠“扫”是扫不尽的,更重要的是人自身的认识、抵御、免疫的能量的培育和壮大。世界如此之大,如此之复杂,谁有本事能靠一次次行动,建造出一堵能使我们的孩子绝对接触不到黄色文化的高墙!?

  是的,重要的不是让孩子绝对接触不到,而是万一接触到了如何反应、如何应对。太多的资料告诉我们,相对开放的社会,性反应相对“淡漠”,相对禁闭的社会,性反应相对“过敏”。而禁欲主义的时代,一定是纵欲主义的时代。

  在此,我想起了很多人认为已经“过时”,应该从教科书中驱逐出去的鲁迅。正是他说出了好像就是针对今天的名言:要风化好,是在解放人性,普及教育,尤其是性教育,这正是教育者所当为之事,“收起来”却是管牢监的禁卒哥哥的专门。况且社会上的事不比牢监那样简单,修了长城,胡人仍然源源而至,深沟高垒,却没有用处的。

  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的题目叫 《坚壁清野主义》(杂文集《坟》)。看着想着这个题目,我在这扫黄风暴中要发出一个更大的声音:“老师们、家长们,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学一点对孩子们进行性教育的本领,这比扫黄更重要!”我希望,这次扫黄的最大的收获是推动了性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沈敏特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