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发起的“2008-2009年度中国出版机构暨文学刊物10强”评选结果近日出炉,在凤凰网网友投票中,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以6835票高登榜首,而由一代文学大师巴金创办的《收获》仅以459票名列第六。
这份由著名学者朱大可、张闳、叶匡政等人根据国内出版机构及文学期刊的学术贡献、图书畅销度、公众形象和创新能力提名的榜单,最初有35家出版机构和40家文学期刊入围。朱大可自己提名的“中国文学期刊10强”为《花城》、《山花》、《北京文学》、《诗选刊》、《上海文化》、《文艺争鸣》、《延安文学》、《作家》、《青年文学》、《打工文学》,都是严肃文学刊物。
在凤凰网投票中,截至2009年12月30日,共有12859名网友参与网络投票。根据得票数,“2008-2009年度中国文学期刊10强”为《最小说》、《读者》、《萌芽》、《故事会》、《小说选刊》、《收获》、《人民文学》、《译林》、《鲤》、《青年文学》,以青少年文学和大众通俗读物居多。出版机构10强则是北京磨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长江文艺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人民文学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译文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专访著名学者
朱大可:今天纯文学已病入膏肓
记者:专家提名和网友投票,结果差别如此之大,您怎么看待这一“分裂”的现象?
朱大可(以下简称“朱”):分裂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专家注重的是文学性,而大众注重的是通俗性。这是标准不一造成的分歧。但这次票选有民调的意味,作为大众文化的研究者,我们希望更好地倾听大众消费者的意愿,并且分析这种趣味形成的原因。
记者:专家提名的期刊大多是严肃类文学期刊,这些期刊似乎普通读者很少关注。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朱:文学自身对语言形式的追求,往往会构成公众的阅读障碍。这是文学史的常识,不足为怪。真正的问题在于当代中国文学的衰退。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纯文学就开始衰退,到今天已经病入膏肓。本次民调的结果,部分地显示了公众对这种状况的不满。
记者:从网友提名的期刊来看,大部分是青少年读物,您觉得现在文学阅读趋势怎样?
朱:《最小说》成为第一名,并不意味着这是最好的杂志。依据资讯时代的流行法则,最大众的往往是最速朽的。青少年阅读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基本不阅读平面杂志和图书;第二,只阅读那些更肤浅和更轻松的快餐读物。
记者:当今作家和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隔阂如此之大,您觉得作家出了哪些问题?
朱:这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主流的纯文学作家集体进入衰退期,导致中国文学的大幅度退化;一方面是青少年读者没有建立起更多元和更有价值的阅读模式。
记者:您感叹文学正在衰老、远去,难道文学已经无可救药了吗?
朱:尽管中国文坛充满了垃圾,但文学本身并不是垃圾,恰恰相反,文学是一个伟大的幽灵,飘荡于人类的精神空间,寻找着安身立命的躯壳。然而,基于个人作坊式的书面文学,正在迅速老去。文学正在像蝴蝶一样蜕变,它丢弃了古老的躯壳,却利用新媒体,以影视、游戏和短信的方式重返文化现场。文学理论家应当修正美学偏见,为进入新媒体的文学做出全新的定义。否则,我们就只能跟旧文学一起死掉。
本报记者 周南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