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的东汉大墓是否为曹操墓,近日引发诸多争议。曹操墓中没有发现墓志,是许多人认为不能匆忙认定的理由,一些权威学者则认为墓志铭到魏晋时期才出现,在东汉晚期是不会在墓里的。那么,曹操年代,墓里是否应该有墓志?
对墓志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确实是存在争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彭卫研究员与杨振红曾合著过《中国风俗通史·秦汉卷》,从中可了解到一些关于墓志年代的观点。
墓志又叫墓志铭,会随葬于墓内。目前中国史学及考古界关于墓志出现的时间有四种看法。
1、西汉说。清人叶昌炽《语石》卷四,据《西京杂记》西汉杜子春临终作文刻石埋于墓前,以及《博物志》载西汉时南宫寝殿有葬铭,谓“此实志铭之始”。
2、东汉说。以罗振玉、马衡、赵万里等分据贾武仲妻马姜墓记、张宾公妻穿中文、冯基石椁题字,认为此即墓志起源。
3、魏晋说。日本学者日比野丈夫是此说的代表。其代表作为《关于墓志的起源》。
4、南朝说。此说代表人物为清代学者顾炎武和端方。文献可参见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卷二、端方《陶斋藏石记》卷五。
以上诸说中,以“西汉说”最有说服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超对此曾专门作了考古,并著书出版。赵超认为:西汉时期出现的“告地状”为墓志的滥觞。原南博考古队队长、现南京师范大学考古系副教授王根富认为:汉代便有墓志了。赵超和王根富的观点是“西汉说”的代表。
为什么有考古学者支持“西汉说”呢?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里的无数次考古发掘中,都发现了西汉时的“墓志”,即“告地状”。
《中国风俗通史·秦汉卷》认为,在西汉前期墓葬中,有瘗埋告地状的葬俗。告地状系将死者从阳间移交到阴间的书状,通常书写在木牍上,其行文格式略同阳世官方文书,主要记录死者姓名、籍贯、丧葬时间、所携带物品(随葬品)以及移交对象。如江陵凤凰山10号墓告地木牍云:“四年后九月辛亥,平里五大夫伥(张)偃(敢)告地下主,偃衣器物所以蔡(祭)具器物。各令会以律令从事。”
也有文物资料显示,墓志的实际出现时间,应该比西汉还早。
秦始皇陵西侧秦刑徒墓出土过18件瓦文,有19人的墓志文,行文格式有:地名+人名,地名、爵名+人名,地名、刑名+人名,地名、刑名、爵名+人名等类型。此记录可在1982年第三期《文物》中求证。以“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署名发表的《秦始皇陵西侧赵背户村秦刑徒墓》。由此可见,秦墓瓦文其实更早,告地状算是后世墓志的源头了。
与告地状性质相似的还有墓砖铭,其内容包括死者名籍和身份。赵超在《墓志溯源》一文中证明,传世年代最早的墓砖铭是东汉章帝建初年间(公元76年—84年,比曹操死早100多年)的,用者多为普通百姓和社会下层。如洛阳东汉刑徒墓地出土大量墓砖铭,其中便有“无任河南雒阳髡钳赵巨元初六年闰月四日物故死”字样。
综上所述,大家应该很清楚,所谓“墓志铭在东汉晚期是不会在墓里的”到底是否为内行话了。
倪方六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