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的塑造
如何把青年毛泽东塑造得更加沧桑、更加刚毅、更加俊朗、更加健硕,一直是我创作中重点思考的问题
创作历史人物雕像,必须要有足够的图像和文字资料作为参考,因此在创作之初,我收集和翻阅了大量有关毛泽东的照片和艺术形象资料,有青年的、中年的和晚年的,同时查看了一些影视作品和文字材料。其中,1925年毛泽东在广州的照片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而这一年正是主席书写《沁园春·长沙》的年份。
从照片可以得知,那时候的毛泽东留着中分头,显得比较规矩庄严,这正是他由激昂的性格趋向稳重的一个阶段。当然,那张照片肯定是在照相馆里面拍的,难免有点中规中矩,但仍掩饰不住毛泽东一以贯之的豪迈。在创作过程中,我以这张照片为基础,但并不拘泥于此照,还参考了此前毛泽东在韶山、在长沙第一师范、在上海的形象,同时综合毛泽东此后在瑞金、井冈山、长征路上以及延安的照片,把青年和中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综合起来思考,找出主席形象的不同时期的共性特征,最终塑造出长发飘逸的青年毛泽东艺术形象。
形象的选择和前后贯通,既是毛泽东形象的历史贯通,也是时代的贯通,同时也是我思索的贯通。在形象的分析层面,青年毛泽东一米八几的个头,洁净的皮肤、端庄的五官、健硕的体魄、浓密的头发、微锁的眉毛、深邃的双目、挺直的鼻梁、坚毅而有些秀气的唇廓和带有湖南人特征的方正牙床,还有他宽广的额头等等,这些都是作品必须抓住的形象要素。
青年毛泽东确实洋溢着特有的书生气质,但我对他脸部的塑造,则偏于粗犷硬朗。在我看来,青年毛泽东不惧风雨,喜欢游泳,喜欢晒太阳,常深入民众,经常到农村调查,体察民情,因此不可能一直白皙,从他的性格来讲,也远非温文尔雅、只会纸上谈兵的一介书生。
照片和影像资料是比较细腻的,而我的塑造则力求粗犷概括。例如眉毛,原本比较淡雅,但我们刻画时不可能自然主义,否则就会像瓷器语言,而不是室外大型雕塑的造型语言。此外,人物头发是塑造感情气氛的载体,中国人的头发是黑的,塑造中不仅要有体积感还要有颜色感,这就需要靠形体的起伏、线条的交错叠压、不同的朝向转变和不同衔接来表现。
总之,如何把青年毛泽东塑造得更加沧桑、更加刚毅、更加俊朗、更加健硕、更具雕塑的形体化,一直是我整个创作过程中思考问题的重点。我力求在粗与细之间偏粗,在方与圆之间偏方,在软与硬之间偏硬。作品在放大过程中,我反复推敲,苦苦验证。
伫立于21世纪,回望波澜壮阔的逝去岁月,毛泽东是引领中华民族砸烂半封建半殖民地枷锁,改变中国命运,创建新中国的世纪伟人,我认为青年毛泽东雕像一定要体现时代的思考的印记,我们今天以比较客观、冷静的态度重新审视20世纪的中国历史,再次肯定毛泽东的功绩,是一种理性的、富于时代价值的思考,艺术家应该具备个人的广阔的思考空间,应有个人对塑造对象的独特理解,应有个人对艺术形式的独立推敲与选择,在当代艺术创作上确应如此。特别是在如此巨大的环境空间的驾驭上,也是我们对空间意识和固有思维模式的全面考量。
21世纪重塑伟人毛泽东,我注重的是毛泽东的气质和神韵的表现,并通过合适的雕塑与建筑语言表现,着重表现一种大气魄、大时代的背景。这个时代,既是毛泽东所处的1925年的那个时代,也是我们当今中华民族泱泱大国逐渐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回应,如此宏伟并带有几分写意的毛泽东纪念像,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对毛泽东的理解和纪念,是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缅怀和对历史的尊重。
在深刻理解毛泽东博大胸怀的同时来塑造伟人毛泽东,也使我在精神上和艺术上得到全面提升。湖南人以湘江为骄傲,湘江以孕育毛泽东们那一代人而伟大。橘子洲以伟大诗篇而扬名,橘子洲以耸立毛泽东像而自豪!
回顾近3年的创作过程,从勾画草图到作品施工,从意念到艺术,从艺术到技术,期间我寻找文史资料,考察现场环境,走访伟人故居,分析方方面面的建议,天马行空想象,老老实实制作,先后做过六十分之一、三十分之一、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等多种比例的塑像。丝毫不敢怠慢,易数十次稿。创作过程中有过思想上的矛盾和困惑,也遇到过一些具体困难,但始终是在一种振奋的状态之中,诚惶诚恐,诚心诚意地创作,最终还是沿着我的理想之路走向完成。
在即将交出答卷之际,问卷上的几个问题再次浮现:“时代性”、“唯一性”、“人民性”、“艺术性”。
在此,我要感谢时代给了我这一机会!感谢湖南省委、省政府、长沙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湖南人民给了我这一机会!感谢邵华将军!感谢帮助过我的专家、学者、师长、领导!感谢橘子洲开发建设指挥部给予我多方面的支持!感谢中国雕塑学会给予的指导和监制!感谢所有的建设者们!更感谢我忠诚能干的广州美术学院团队!
作者:黎明
图片均由广州美院提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