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毛泽东雕塑"永定红" 儿媳建议加"一颗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橘子洲毛泽东雕塑"永定红" 儿媳建议加"一颗痣"
2009年12月25日 11:10 来源:红网-湖南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矗立在橘子洲头的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刘尚文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84年前的深秋,凝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水,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挥笔写就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壮志豪情。洲以人传,诗壮名城。从此,橘子洲成为蜚声中外的“天下第一洲”。

  物换星移,江流依旧。84年后的深冬时节,橘子洲风景区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落成,一代伟人毛泽东“重回”长沙,再次独立橘子洲头,见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沧桑巨变,感受这座千年古城散发的蓬勃朝气。

  在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落成典礼即将举行之际,本报记者采撷到毛泽东雕像背后一个个故事。

  “励志的青年形象,是对中国命运的思考”

  飘逸的长发、俊秀的脸庞、深邃的目光、睿智的思考,坐落在橘子洲头的毛泽东雕像,与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毛泽东雕像、塑像相比,凸显出独特个性。这座雕像的设计出自一个长沙人之手——他就是广州美术学院院长、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黎明。

  1957年生于长沙的黎明,年青时也一次次畅游湘江,对于塑造这座矗立橘子洲头的毛泽东雕像,他有着丰富的生活积淀与灵感,对橘子洲有着最原始朴素的情感。这,或许是他多年来呕心沥血创作毛泽东雕像的“湖南情结”,也是他在众多国内一流雕塑家设计的方案中最终胜出的重要原因。

  1925年,32岁的毛泽东尚是一介书生,他身无分文,手里也没有一兵一卒,却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式浩叹。“我选择1925年这个节点,就是要塑造青年毛泽东对中国命运思考的独特形象”,黎明介绍,国内众多毛泽东雕像,大多是1949年到1976年时期的作品,描绘的是毛泽东去韶山、去北戴河以及开国大典的形象。“我只想创造一个独特的毛泽东形象,创造出对时代负责的艺术形象,不要去重复别人。”黎明说,矗立在橘子洲的这座雕像,是留给时代和后人看的,一代一代的人,将从这里读懂,毛泽东当年是这样一位有志青年。他要设计出的,就是一个励志的青年毛泽东形象。

  人们说,毛泽东是诗人中的政治家,政治家中的诗人。毛泽东雕像,风中满头飘逸的长发,显示出独特的诗人气质。黎明查阅史料发现,毛泽东在广州时就是留着这个“ 大背头”,从红军早期到延安都是这个“大背头”,后来才剪成短发。因此,塑造1925年的毛泽东形象,这个“大背头”无疑是最合适的定位。

  毛泽东儿媳邵华将军建议加上“一颗痣”

  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活动修身励志的热土。新中国成立后,他对这个千年古洲仍情有独钟。

  新中国成立后,经毛泽东亲自审定、正式发表的毛泽东诗词,这首《沁园春·长沙》位列第一篇,其开篇立言即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从1955年到1974年,毛泽东与橘子洲至少有8次情缘。他每次回湖南,只要时间允许,都会重游橘子洲。或在橘子洲头前的湘江中游泳,或直接从湘江中登岸橘子洲,或从湘江大桥乘小车到橘子洲视察。

  橘子洲,也是毛泽东后人和亲属的钟爱之所,他们对这方钟灵毓秀的山水,有着深深的情结、深厚的感情。

  在毛泽东雕像创作过程中,毛泽东亲属给予非常大的关心、关注。1925年的青年毛泽东,下巴上是没有痣的。而现在的毛泽东雕像,下巴上有一颗痣。到底要不要痣?黎明当初为之思虑再三,犹豫良久,食不甘味。直到2007年,毛泽东儿媳邵华将军提出,说在老百姓心目中,毛主席是有痣的,建议做雕像时还是加上去。邵华将军的话,与黎明的想法不谋而合,最终在雕像下巴上加了一颗痣。

  2009年9月12日晚,橘子洲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在正在建设的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下,举行2009年中国湖南旅游节盛大开幕仪式。当毛泽东曾孙、5岁的毛东东由母亲刘滨带着走上舞台时,现场掌声雷动。“湘 ——江——北——去,橘——子——洲——头……”在毛东东清脆童音引导下,台下数百名观众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毛泽东当年在橘子洲头写下的《沁园春·长沙》,人们仿佛看到了毛主席泼墨挥毫的历史场景。除了吟诵《沁园春·长沙》外,毛东东还送给长沙一幅写着“我爱湖南,我爱长沙”字样的橘子洲照片。

  记者从橘子洲开发建设指挥部获悉,2009年12月26日上午,橘子洲风景区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落成典礼将在橘子洲头隆重举行。毛泽东同志的有关亲属也将应邀参加落成典礼,并敬献花篮。

  “永定红”寓意“江山永定”,8000块巨石如何安装

  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是2007年2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后建设的。雕塑总高度为32米、长83米、宽41米、基座3500平方米,由8000多块巨石拼接而成,总重量约2000吨。

  据橘子洲开发建设指挥部负责人介绍,这些巨石采自福建龙岩市永定县永定乡永定村高山,学名G696,俗称“永定红”。为何选择“永定红”?这位负责人作了解密——

  雕像石材最初准备采用湖南本地麻石,因为它又硬又粗,可以很好地表现湖南人的“霸蛮精神”。由于含铁较重,怕锈,只好弃用。不采用湖南麻石,还因为麻石呈灰色,灰色在高台上接近白色,如果游人和雕像合影,将镜头对准人,雕塑就会显得发白;镜头对准雕像,人又会显得较黑。“永定红”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它是一种红灰色石头,对光线照射的稳定性非常强,在阳光下呈红灰色,而下雨就会呈现饱满的红色。红色是共和国的颜色,国旗的颜色,国人喜欢的颜色,红灰色又更接近人的肤色,适合留影拍照。“永定红”还寓意“江山永定”。为了让游客与伟人“合影和谐”,湖南最终舍近求远,采用福建石材。

  湖南方面经多方考察,最终在红军长征地之一的福建永定县找到了“永定红”。精选的这8000多块巨石,每块颜色、物理、化学指标几乎一致,保证了雕像在颜色上的完美统一。

  如此庞大的雕塑,既是一件艺术作品,也是一项建筑工程。远看比较飘逸的头发,其实是由七八百公斤重的石头打磨而成。这些庞然大物是如何进行安装的呢?

  “如果将雕像看作一个人,钢筋混凝土结构就是骨架,中间的钢结构就是肉,挂在最外层的石材就是皮。”设计负责人形象地解释雕像的结构。“精准的外型比对非常重要。”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工程设计负责人介绍,外型比对就是将艺术造型转换成精确的三维坐标数据——先扫描雕像模型,以10厘米的间隔对模型进行水平、纵向、横向的剖切,形成数十万个剖切小块,每小块都有各自的三维坐标,这些坐标就是雕像结构设计的依据。在此基础上,采用国内最主流的计算程序进行受力分析计算,确定主体结构的设计。雕像的艺术造型经过数次修改,比对的数据也不断同步更新。专家们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进行雕像外型的比对,用数百万个三维坐标确定了雕像的内部结构,确保艺术造型完美呈现。

  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中心设计成“空山”,内部约有2000平方米,分两层,准备辟为陈列馆,采用高档、环保、富金属感的现代材料和大面积的模拟无光人造光源,以塑造震撼人心的变化空间,展示毛主席作为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

  气球测定高度,32米最“耐看”

  橘子洲是闻名全国的景区,建造毛泽东雕像只能给这方胜景再添妙笔。基于这个理念,雕像高度的确定颇思量。有关方面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找来一只大型气球,从25米的高度慢慢升腾,一直到百米以上的高空,经过比较,发现在32米的这个高度,气球与周边景观最为和谐,也便于人们从不同角度观赏。因此,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屹立江心的毛泽东雕像,不论你在河东看,还是在河西看;不论你在猴子石大桥上看,还是在湘江一桥上看;也不论你是登高楼远眺,还是爬上岳麓山俯瞰,它都能给你以视觉上审美愉悦。

  根据设计,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建筑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进行设计。

  据介绍,干挂在雕像最外层的石材最重的达1吨多。因此,雕像的主体必须采用坚固耐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才能满足石材的受力要求。雕像不同于形状规则的建筑物,比如头发部位就悬挑出7米多,这些部位的异形结构要通过悬挑的剪力墙来实现,为干挂在雕像表面的石材提供“生根”之处。主体框架完成后,通过钢结构的进一步定位和杆件链接,石材便可稳当、安全地挂到雕像表层。

  考虑到毛泽东雕像矗立洲头,周围没有高大建筑,为了避免遭到雷击,雕像安装了避雷系统,100多根避雷铜棒通过尖端将电荷引入大地。避雷针的设计也非常讲究,铜棒设置在雕像表面的转折处,游人观赏时不易察觉。雕像上没有开凿艺术造型以外的任何孔、洞,电力、给排水、通风等配套设施的管线全部从地下穿过,确保雕像本身的严肃性和观赏的完整性。

  记者了解到,雕像由长沙、福建、徐州三地千余名工人共同施工。从2007年12月28日开始第一根预应力管桩施工,到今年1月11日主体完工,毛泽东雕塑的主体结构工程历时1年多。虽然雕像总建筑面积只有2300多平方米,施工过程中,因转折点面太多,不同标高的所有转折点均需采用全站仪进行反复定位,以确保精准,仅这一项,就相当于同体量的普通建筑几十倍的工作量。“如果以相同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普通建筑的施工,至少可以完成一栋3万平方米的高品质建筑。”橘子洲开发建设指挥部负责人这样比喻。

  毛泽东雕像建设,牵动许多长沙市民的心。有人担忧,倘若遇上1998年那样的特大洪水,雕塑能否可保无虞?橘子洲开发建设指挥部负责人说,经长江水利委员会批准,橘子洲完成了28.5米标高内的岸线整治。此次改造,还将橘子洲整体提高了 2米,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处在海拔36.5米以上的橘子洲头,湘江汛期不会对它构成任何威胁。 (记者 何淼玲 通讯员 韩枚 张智)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