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棉欲拯救自闭泡网者 称年轻人缺乏感知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棉棉欲拯救自闭泡网者 称年轻人缺乏感知力
2009年12月25日 08:49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拍照时,棉棉执意要戴上墨镜。 本报记者 吴平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携长篇小说重出文坛称年轻人缺乏感知力

  棉棉欲拯救自闭泡网者

  沉寂4年后,作家棉棉携新长篇小说《青少年无码与灰姑娘Ⅰ:誓言》重出文坛江湖。该小说是一个系列,先期计划推出三部,《誓言》是第一部,以后每两月推出一本。棉棉称自己一直住在上海,也一直在写作,很少出现在媒体上是因为不爱掺和文学圈的事。棉棉自称患有自闭症,新作读者也锁定了自闭的年轻泡网者。

  -关于新作

  讲述爱的故事

  《青少年无码与灰姑娘Ⅰ:誓言》的故事由一个海滩失踪案开始,演员红和一个叫“青少年”的天才青年接连失踪。警方开始询问曾在该海滩出现的一批青少年,在失踪案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的同时,一个闻所未闻的“爱圈”也悄然形成。小说文本由事件加访谈形式构成。棉棉称,这是她在文本形式上的新探索,“这本书与我之前的作品全然不同,争取让读者看到的每部作品都有新意”。

  在小说中,棉棉关注的是一群具有天才感的青少年和极度敏感的灰姑娘。“其实主人公野海失踪案只是我写这个小说的一个由头或背景,我真正关心的是这群青少年在当下多元社会的内心世界。这批被我称为‘青少年探索者’的年轻人,他们中有钢琴系学生、电子音乐家、艺术家及诗人。‘青少年探索者’在这里并不一定都处于青少年的年纪,但他们都像孩子一样单纯。”棉棉说,年龄在这里只是一种概念,“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越活越像个婴儿,并且尽可能地纯洁、温柔。”

  激发感知力

  棉棉说,这部小说和普通小说的区别在于,它每一部都会对有自闭症或沟通障碍的青少年探索者进行采访。“小说中出现的13位青少年探索者,青年艺术家兔比、王啸坤和店员贺聪都是真实存在的。我会虚构一个故事,并把故事与采访最终混合在一起。有时我会先有故事,有时我会先有采访。我的虚构和那些采访互相影响,最终的效果是,在讲述故事前因后果的同时,将这些青年人的生存状态一一呈现出来。”

  棉棉说,她将读者锁定在17岁到25岁之间有想法、自闭、整天泡在网上、视野国际化的读者。在棉棉眼里,现在的年轻人整日沉湎于物质世界,缺乏对爱、对爱情的感知力,“我希望读者看完我的小说后,将其当做一把钥匙或一面镜子,激发他们心灵的感知力。”

  棉棉认为,《青少年无码与灰姑娘》是开放式的,读者可以随时加入进来。“在采访中他们到底做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细节、他们的呢喃、他们的状态。我试图为被采访者、采访者和读者营造一种窃窃私语的感觉。”

  -关于创作

  写作就像开party

  写作至今,棉棉先后创作了《啦啦啦》《糖》《盐酸情人》《社交舞》《熊猫》《声名狼藉》等多部小说作品。对于创作,棉棉一直抱着游戏、娱乐的心态,“我的这些小说没有一部是重复自己的,我要求每一部作品无论在形式上,还是文本本身都要有新意。总之,要变着花样写小说。”

  基于这种心态,在日常生活中擅长开party的棉棉,将创作类比于开party。因此,“让小说读起来更好玩”成为她近年来追求的创作目标。“我以前最爱做的事是,召集一帮朋友开party。做party的人有个毛病,就是她要想方设法弄些节目,让参加party的人都开心起来。这是一种职业习惯,或者说毛病。但在私人生活里,开party的人自己却很自闭,不开party时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像电池一样储电,等到出来后就很灿烂,要让所有人高兴。所以写作本质上来说,还是在开party,只不过以前是在夜店里开,创作是在虚拟的小说中开而已,两者大致是同一个意思。”

  由于拒绝阅读各类经典文学作品,在棉棉的文学版图中,永久散落着她至今创作的六七部作品。“我不爱阅读是事实,但我爱听、爱观察,我所有的创作素材都是道听途说来的。比如一群人在聊天时,我会把其中某个人说的有意思的话记下来;生活中遇到好玩的事我也会储存在大脑里。但我从不写朋友的事,我遵循的原则就是把现实与虚构有机地混合,产生出别样的效应。”

  -关于困惑

  感谢外国出版人

  棉棉说,写作至今,最困惑她的是,因为出版商的各种缘故,她的多部作品由于印数较少而无缘与更多读者见面。“不管我多么认真地写作,别人还是买不到我的书。事实上,我从来都不知道在中文地区到底有多少人在看我的书,或者说喜欢我的书。每次当我听到朋友们走了很多地方都买不到我的书,我都会非常伤感。”棉棉说,眼下她要调整这一被动的局面,重新甄选了出版人,要以这本小说在图书市场上杀出条血路来。

  让棉棉至今引以为豪的是,她的代表作品《糖》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出版。相对于自己的书在国外受到的欢迎程度,棉棉对自己在国内的处境很是不满,她将自己的遭遇归结到出版商和批评家身上。“这些年的经验告诉我,中国有些出版商难以让人信任。”

  相对于中国出版商对自己的轻视,棉棉非常感谢前些年她在法国遇到的某知名出版机构的一位出版人。“有一天,她专门请我出来吃饭。饭桌上,她郑重地对我说:‘棉棉,你必须得写小说。’那种不容置疑的口吻,让我觉得不写出好小说就是天大的罪过。相比之下,国内出版商从来没有一个这样鼓励过我。”

  认为批评家失职

  在不相信中国内地出版商的同时,棉棉认为自己在国内遭受不公批评家也有责任。“想当年,我们那一批作家刚出道那会儿,曾得到葛红兵、李敬泽、谢有顺等批评家的大力推荐,我本人也很喜欢这些批评家。但10余年后的今天,我感觉他们失职了,尽管我现在依然喜欢他们。”在棉棉看来,自己之所以在26岁时能出来,是因为有人在关注她们,非常可贵。“时间走到今天,再没有人出来真正探讨文学本身了,许多作家纷纷改行另谋出路。”

  棉棉认为,在文学多元化的今天,批评家有责任站出来向读者厘清文学与非文学、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之辨,“但是很可惜,这些批评家缺席了,没有人来承担这个责任。于是,在内外环境交困之下,我们这些作家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棉棉显得很无奈。

  >>记者手记

  外表强硬 内心柔软

  说话充满火药味道,拍照执意要戴墨镜,接受采访得是熟悉的人。即将人到中年的棉棉还是如此刻薄,让人受不了。

  这一切在她看来都是善意的。她说,说话尖刻不饶人是性格所致,禀性难移,拍照戴墨镜是因怕强光刺激,只接受熟人的采访是因患有自闭症,怕见陌生人。棉棉的诚恳让人不忍再多想。

  熟悉棉棉的人都说,棉棉就像一只带壳的蜗牛,外表强硬内里柔软,因为内心脆弱,嘴巴上才不肯饶人。生活中的棉棉的确这样。3年前,父亲的去世让她悲痛万分,至今想起还泪流满面。当时面对生命与人生的虚无,她皈依了佛教,戒烟戒酒吃素。每当谈起可爱的女儿时,她目光中流露出母性的温情。棉棉就是这样一个人,她不管不顾将真实的自己率性地暴露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作家身份之外的棉棉——外表强硬,内心柔软。

  本报记者 卜昌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